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3亿订单(1 / 2)
一方面是出色的性能的,一方面是昂贵的价格,德国海军部仿佛又回到了幻想级的抉择时刻,当时因为价格的问题,放弃了幻想级,选择了加强版的巴伐利亚级,虽然没有人再说,可是舍尔舰队回归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还是让中国高层心中升起涟漪,如果当时选择的不是8艘巴伐利亚级,而换成5艘幻想级的话,是否比8艘巴伐利亚级更加的强大。
提尔皮茨也有些郁闷,中国在轻武器,火炮,等陆军武器上面,一项是保持着廉价,甚至比德国生产的,还要价格低一点点,正式这么一点点,让中国方面赢得了德国方面的大部分的订单,可是在其他武器上面,质优价贵,优质的东西总是那么的昂贵,时过境迁之后,无数的例子证明,价高的战斗力也高,可海军军费有限,不可能这么毫无忌惮的购买。
不过时到今日,已经不存在别的选择了,跟主力舰不一样,数量某些时候代表着公海舰队的脸面,足够的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的重要,可是潜艇别无选择,德国的潜艇已经证明了,没有任何的作用,在协约国发起了声呐反潜作战之后,那些潜艇几乎就是靶子,在不经过大规模的修改和研究之前,是无法走上战场的,封锁北大西洋航线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一旦彻底的放松北大西洋的运输线,说不定,整个1916年的战略就会相当的被动。
中国对于德国的武器出口政策,有些像是后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出口,在对方能够生产的武器之中,用价格取胜,中国方面拥有性能更出色的车床,在加工一些普通的产品的时候,比德国方面更加有效率,再加上规模化,自动化,流水线等诸多方面,让中国在轻武器和火炮上面,拥有比德国更低的成本,保守估计有4成以上的降低,这样,即便比德国的出厂价低,也会拥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的,这样单一的枪械可能利润不高,可是数量庞大起来,也相当的可观。
对于德国不能生产的武器之中,基本上是毫不留情的,5倍的利润有,10倍的也有,高额利润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对德国的支持日益提升的根本原因,因为利润已经支撑了一些支持。
潜艇的价格就是10倍的代表,比德国方面的潜艇高多了,乍一看这个价格不能接受,即便是因为不得不下达潜艇的订单,以保持在北大西洋的破交优势,可是内心深处还是会不舒服的,仿佛中国人在趁火打劫一样,可是的仔细的仔细的把各种东西分别的计算进来的话,中国方面,还真的是拿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最起码不是之前德国以为的胡乱开价。
材料和科技的优势,就是这样,就如同16寸火炮跟15寸的对比一样,看起来增加了一寸,可是价格上面翻几倍是没有问题的,除非等时间成熟,让这方面的价格降低下来。
对于秦级来说,首先,就是钢材上面的提升,潜艇的外壳,在秦级之中,已经不适用原来的普通的铸铁外壳,或者普通的碳钢外壳,那种外壳的防护能力有限,只要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就下不去了,别说是抵御深水炸弹了,就算是一块弹片或者冲击波,都会对他产生较大的杀伤,轻则受创,不得不浮出水面,重则直接沉没,这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了解了秦级的数据之后,德国知道之前的潜艇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声音过高,被声呐轻松的掌握了,而秦级潜艇的外壳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吸引效果极佳,声音不容易内外传导,新式的潜艇外壳,加上吸音涂层,不但对音波有吸附作用,甚至还有一定的防护能力,最起码一般的弹片和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不太可能对它产生影响。
这种多功能的复合材料,价格也是极高,在中国给出的数据之中,几乎是普通装甲钢3倍以上,这个数据,德国方面在不了解工艺和生产工程的时候,是认可的。除了潜艇外壳之外,动力系统,主轴,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这些都是德国不曾接触过的,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方面,德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心得的,可是这个制造的良品率和的动力性能上面,跟中国生产的,有巨大的差距,这一点上面,德国只能够根据他们的生产成本来计算,不知不觉,就把潜艇的价格推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