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1 / 2)

加入书签

武六七松弛的一笑,说道:“您别忘了,这些训令,可都是洪武皇帝时候设立的,我还有一个叫做姚广孝的靠山。我就不信了,让我负责给朝廷赚钱,这点便利还不给我么?”

武当无奈,第二日便启程了。

武六七是一个想到就做到的人,但也从来不盲目,这一夜基本上没有合眼,而是将想出来的酿酒的主意,切切实实的推演了一遍,等到雄鸡唱五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有了一套方案。

前期的过程,是武六七自己做的,一大早,冒着运河上凛冽的朔风,武六七出了仁义居,骑了一匹马,沿着运河往下游走去。

因为仁义居所处的位置,是齐化门外一箭之地,平日来往的驳船,多是运送生丝,茶叶,海盐等等。也有运送漕粮的船,武六七和这些船老板都熟悉。根据武六七所知的,运进北京的漕粮,需要在通州进行一番料理,驳船才会进入齐化门,将上好的漕粮交给了齐化门内的粮仓。

北京这个时候,虽然不是明朝的中央机枢,但作为燕王封地,当今永乐皇帝龙潜之地,也是人口兴旺,冬季的粮食基本上靠一条大运河运往北京。而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段,更是热闹非凡。

武六七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通州的码头,一眼望去,却不似齐化门那般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做工场景。

几条大驳船,正靠在通州码头上,粗大的缆绳紧紧的拴在了岸边的条石之上。伙计们正将船上的麻包往下抗,虽然现在已经是初冬季节,河面上泛起来的水汽让人觉得很寒冷,但是场面确是热火朝天。

武六七策马走了过去,看见趸船的船头之上,站着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此人望了望天气,大声的对伙计道:“你们手脚都麻利一点。今天老天爷照应,是个晴天,把趸船底下的粮食都给我搭出来晾晒,然后在装船,日头下山之前要是做不完,晚上可就没有这么好受了!”

众伙计都是干劲十足,齐声吆喝了一声。加快了进度。

武六七下了吗,信步踱到了驳船边上,才看见,驳船上层的麻包,是干松的,但是吃水线以下的麻袋,都多少有些受潮。冲着船老板拱手,摇头叹道:“这可是损失了不少啊,这种成色的粮食,如何能入官仓啊!”

掌柜的也是百无聊赖,见有人上来攀谈,便也回礼道:“说说不是呢,您瞧瞧,就这么一趟,就要损失将近三分之一,驳船自江浙北上,一路三千多里地,难免有个磕磕碰碰,货仓就会唉,这些粮食不能进城,只能在通州降价分销。”

武六七举目望去,却见并没有买粮食的大车在周围,便笑道:“您即便是要分销,也得有人要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