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无心插柳(1 / 2)
可能脸武六七都不知道,自己无意之间,招惹了刘仁增这样一个小人,有一句固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而武六七却丝毫没有察觉刘仁增算计他。
在运河河畔的仁义居,武六七又新增了些雅座,那些原本在鲜鱼口二楼雅座上包间的有钱人,也都听说了武六七的买卖,这里的吃食不但新颖,还有武六七讲古,这些闲汉散爷都三三两两的前来,每日将仁义居的露台挤得水泄不通。
甚至一个茶座,都已经卖三十两银子,还要预定。
让武六七惊喜的是,自己的仁义居非但没有饿死,茶座倒是大赚特赚,由于来的客观都比较高端,所以一个月比之前还是多收项一些的。
一直讲了三个月,武六七觉得自己会说的短篇已经倒的差不多了,要说什么好呢?
要说自己最熟悉的,便是明英烈了,这部书是武六七的最爱,话说洪武爷朱重八,带着徐达常遇春,北边抗击蒙古兵的故事,实在酣畅淋漓,但是却很难操作。
第一呢,要避讳,这可是永乐三年,有一些开国元勋的后人还在,要是这么堂而皇之的就说,又不加丝毫的避讳,定然招惹不测之祸。第二个就更要命了,谁都知道,大明朝建立了之后,洪武皇帝屠戮功臣,这些事情本来都是书胆,全靠着这些情节出彩呢。可是你怎么说?没法说!没法讲!
于是武六七灵机一动,别的不能说,那孙猴子服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便没有问题了吧。
反正这个时候,吴承恩还在寒窗苦读,想着科举中第呢,还没有动笔撰写西游记这本书,那么自己反倒是首创了,应该会大受欢迎的。
于是醒木一摔,便开始了,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西游记的熟悉程度简直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在武六七之前生活的地方,在大街上随便拉过来个光屁股吃奶的孩子,都知道孙猴子的兵刃是金箍棒。
于是一个老和尚,一只猴,一口猪,一个苦力和一匹白马西行取经的故事,便在北京城传来了。这样一来,武六七的豆腐店就更加人满为患,有的人怕耽误了听书,甚至一日三餐都在仁义居用了,为了就是守着那一把椅子。
而来来回回的客商却是怨声载道,自己本来就是在运河上行船的,来一趟北京,顶多只能驻留三日,听了三日的书,走的时候听的是大闹天宫,等到了金陵,载了一船的生丝锦缎,再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北京,就已经到了高老庄了。
一个来回运送茶盐的老板,在金陵颇有背景,便半开玩笑的道:“以后你这仁义居就不要做了,就跟我在船上,别的都不要做,就给我讲古就好了。至于价钱么,好说,好说。”
武六七婉拒了,自己本来就是个天生天养的闲散性格,如果那样的话,就像是有钱人家的狗腿子,十分的难受。
这些商人们便也想出了自己的主意,十几个人一伙,便花重金,将书给截了。
这是评书门的术语,也就是说,这几个人花钱,就将书在这里设一个节点,我们不在的时候,你不准往下说,什么时候等我们到位了,你才可以继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