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得还手了(2 / 2)

加入书签

……

秦卫想要学生“观政”,这是他行政改革规划里非常重要的一条。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很年轻,充满了正义感和向前的冲劲儿。而政府部门呢?无论是前世今生,在许多时候都是以拖沓闻名,其中的潜规则和暗箱操作更是不胜枚举。确切地说。中国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缘于政府部门的这些“不正常”。本来,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在中国恐怕就要施展高压技术,也就是从上到下的使用“严刑酷法”。以严苛的规定和惩罚制度,以及强大而坚决的执行力来打击这种风气。可秦卫认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任何事情都会有**和低谷,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人情往来的社会,想要完全地杜绝那些让人看不惯的行为几乎就是不可能,而只要来自上面的压力稍减,这种风气恐怕立时就会再次上扬……而政府部门手握大权,自然会成为这种风气的集中地。而风气一旦再次开启,各种污七八糟的东西就又会接连出现。

秦卫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又不是神仙,况且就是神仙又如何?能改变得了中国人礼尚往来的好习惯吗?可他没办法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办法。顾长钧以前看过一则新闻,在意大利还是美国,亦或是英国来着,居然有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市长!这可是好现象。孩子嘛,哪懂得那些官场、生意场上人情往来的道道?而且他们的人生观跟大人也不一样,别人就是想贿赂都不好找门路。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小孩子在许多时候都是做事认真的典型,虽然他们可能好玩儿,可认真起来绝对比大人还要认真的多。

顾长钧也不知道那个“小”市长最后怎么样了,有没有把自己的地盘儿管好,可他认为,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如果真的那么有激情,那么充满正义感,为什么不让他们在那黑暗的官场上也掺合一脚?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在民国那满是污浊的官场上掺进了一股清流嘛。

秦卫对此深以为然。

学生做别的可能不行,可如果仅仅只是监视和督促的话,绝对比政府部门自身要强的多。或许在调查黑幕等方面还火候不足,可对促进政府行政效率肯定会有奇效。

所以他就来到了西南联大,先找了熟悉的潘光旦,而潘光旦在听说了他的建议之后,犹豫良久,把他“举荐”给了梅贻琦。他明白这其中的意思,潘光旦其实是支持他的……而梅贻琦也一直都有这方面的顾虑:这时候的学生实在是太脱离社会,又同时太过关心时事了,偏偏又一个个性子急,火气十足。秦卫的这个提议让他很是心动,但又非常担心惹出事儿来。可最后秦卫还是把他说服了,而且就只用了一句话:这一次的所谓“观政”,其实就是在考验这些学生的道德和智力水平,两项有一项不合格,都会坏事儿,你们对自己的学生没有信心?

梅贻琦很有信心,而且也不能没信心。他要是拒绝了,这话传进学校里面,会引起学生们的公愤的……谁会承认自己在这两方面不及格?就连汪精卫那种大汉奸也不敢。

不过梅贻琦还是要求秦卫必须给学生们弄个框,免得到时候出了事儿真就麻烦。当然,他们学校也会按照秦卫的要求,多给这些学生提醒……至于学生们会不会真的坏事儿,两人都很有默契地没提。梅贻琦虽然不是搞政治的,可他很清楚秦卫此时的立场。学生坏事儿也是坏卢汉的事儿。谁叫他们观政的对象现在是归卢汉管呢?而不论是站在自身的立场,还是站在其他的立场上,梅贻琦都是希望秦卫能够主持云南政局……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学生观政的运作,第一步就从昆明开始。而为了避免失控,也为了避免以后真出了事儿大家面儿上不好看,秦卫弄了这么一篇讲话,印成传单散发到了西南联大的校园。而弄这篇讲话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告诉学生们:归根究底,学校和秦教授都会保护你们的,但如果真的出了事情,出了学校和秦教授的能力范围,那就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儿了,到时候可别怪学校和秦教授不够义气……人嘛,总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的。

……

“攻势滚滚而来,一波又一波,连绵不绝,一如他当初对付龙主席的时候。”

秦卫和西南联大联手了。

学生们兴奋的准备搞什么“观政”,甚至有人磨拳擦掌的准备找那些比较有名的贪官污吏下刀了……这给了卢汉等人巨大的压力。找秦卫表示抗议是无效的,那货明显就是冲着他们来的。找重庆……试了,被挡了回来。根据内部消息,重庆方面似乎对这个学生观政的举措有些兴趣。当然,老蒋等人都是极度反对学生运动的,可据内线报告,有人认为这个举措有很大的可能会在学生内部造成分裂,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挡得住社会风气的侵袭。而只要有学生“堕落”,就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说不定就会由西南联大这个国内大学的领头羊辐射到全中国的各个高中等院校,到时候,只要稍一引导,就可以在学生内部引起争论和冲突。那样的话,就那些稚嫩的学生,还能惹出什么事儿来?再加上重庆似乎还在布置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需要秦卫在其中出大力,所以,云南省政府的委屈就没人理会了。行政院长孔祥熙甚至还指责他们,说什么“学生们如果做不好,你们可以指出来嘛。何况他们又不是插手你们的工作,就只是看看……难道你们云南省政府连看都不敢让人看一下?”直接把他们给憋了回来。

“得还手了。不还手,人家还真以为咱们云南没人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