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回到信王府梳洗换衫后, 徐静书一反往日的习惯,先去涵云殿向孟贞问了安,再去承华殿见姑母徐蝉。

徐静书将自己在明正书院求学时攒下的膏火银交给了徐蝉。

“按规矩,每个人在成年谋职后, 都该向家中尊长者交上家用,”徐静书恭敬执晚辈礼,“若无姑母, 就无我今日。往后每月的薪俸,我也会送回来一半。虽不多, 但请姑母一定要收。”

“你这傻孩子, ”徐蝉以指尖轻轻戳了戳她的额角,“不必一半那么多。上任后就不比你当初求学时,任你再是俭省,有些开销也是免不了的。等你往后高官厚禄再说给一半的话。”

信王府不缺她这笔钱, 徐蝉也不缺。但徐蝉明白这是小姑娘长大成人后的担当与骄傲, 便也不推辞,心中盘算着替她存下, 将来她成婚时再连同自己替她备的嫁妆一道给她。

徐静书歪着脸想了想, 点点头:“多谢姑母教诲。”

接着,她向徐蝉说明了需搬出去与赵荞同住的原因, 徐蝉伤感愣怔片刻后,还是点了头。

“也好, 若每日这样来回穿大半城地跑, 长久下来你怕要吃不消, ”徐蝉以指尖轻掸去眼角泪痕,唏嘘一笑,“与阿荞同住,相互也能有个照应。你将念荷与双鹂也带着,再加上阿荞自己的人手,姑母也就不担心你什么了。”

“念荷与双鹂,我就……”

“带着!”徐蝉截下了她尚未出口的推辞,“如今这世上,徐家没剩几个活人了。除了你表哥,你是姑母在这世上为数不多的血脉牵连。”

哪怕那丝牵连如此薄弱,但上数五代到底同宗同源。

“静书,你争气,选了一条姑母当初不敢选的路,一步步踏踏实实走过来了,往后必定还会走得更远,徐家当以你为傲。我半生庸碌,这几年也没帮上你什么,如今不过是拨出两个人照应你起居、维护你安危而已……”

徐蝉百感交集,源源涌起的泪终究还是夺眶而出。

对她来说,如今的徐静书不仅仅是她的远房侄女,而是她原本可以有,却亲手放弃的另一种人生。

若她当年没有因为虚荣、懒怠而在自己毫无立身之本时选择了这桩看似飞上枝头的婚姻,如今的徐蝉或许会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人到中年才懂,依附他人终归只能甘苦自知,可惜谁的人生都无法再来一遍。

徐静书被她惹出泪意,上前抱住了她。

“好好的,啊。在外若遇到什么难处就叫人回来说,”徐蝉回抱她,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泪珠大串大串滚落,却又带着笑,“得空时记得常回来让姑母瞧瞧……”

“嗯,会常回来的,”徐静书哽咽道,“姑母若得闲,也可与贞姨去看我们的呀!阿荞说那宅子可大可大了。你们带小六儿来玩,表弟表妹们得闲时也一起来,可以听阿荞领人说书,我散值回去就给你们做吃的……”

自从那年徐蝉与孟贞在御前迫使赵诚锐定下赵澈的世子之位后,赵诚锐与这两位妻子之间关系的恶化几乎肉眼可见。

这几年他在府中的时间愈发少了,几乎总是早出晚归,若府中无大事,他通常都踩着宵禁之前的点才回来,整个一个披星戴月的架势。

其实闭着眼睛想也知他在外不可能有什么大事做,无非就是吃喝玩乐、拈花惹草。不过他没再抬人进后院,徐蝉与孟贞便权当什么都不知。

他每日回来后也甚少宿在承华殿,对涵云殿更是半步都不近前,多半在后院雅姬处,偶尔去赵渭、赵蕊的亲生母亲琼夫人处。

如此数年,徐蝉与孟贞的日子也就这样了。

好在府中几个孩子一年年长大向好,对她俩也足够敬重,这或许是她们为数不多的宽慰。

“好,”徐蝉取出绢子替她擦去眼泪,“明日你只管去当值,要收拾些什么东西就吩咐给念荷与双鹂,姑母会安排人替你送过去的。”

****

从承华殿出来时,徐静书与前来向徐蝉问安的赵澈迎面相逢。

赵澈惯例将平胜留在了殿外,独自一人走进来的。他在人前还得装盲,步子迈得极缓,目不斜视。

徐静书小步迎上去,低声问:“我扶你进去?”

“不用。”

“那,我等你出来,一道去你含光院吃晚饭?”

明日散值后就直接去柳条巷那边了,徐静书自有许多话想对赵澈说的。不过,她又有点不知该从何说起。

“回你院里自己吃,吃完早些休息,”赵澈仍旧看着前方,温声轻道,“过几日我会去找你的。”

“诶,你……”

徐静书还没来得及多说什么,就听身后有人迎出来。

“世子安好。”

徐静书只得收了声,闷闷低头出了承华殿。

她倒没生气,因为心里清楚他这样也是因为不舍的缘故。

人就是如此奇怪。

他很清楚搬出去对她是利大于弊,所以才会提出让她去与赵荞同住的建议;她自己也很清楚这一步势在必行,所以才没有过多犹豫。

但当事情真真摆在面前时,又难免因不舍而难过失落,说什么都不合适。

总不能像方才与姑母那样再同他抱头痛哭一回吧?

好在也并不是天涯相隔,虽往后相见的机会定不比从前,但总归还是能见着的。既他说了过几日会去找她,那就到时再说吧。

哎,此时无声胜有声。

****

武德五年三月十九,徐静书首次当值,正式履行“御史台都察院殿前纠察御史”的职责。

今日是四位资深殿前纠察御史与徐静书等五名新进御史一道,见有资深的前辈同僚提点,五位才上任的新官心里总算踏实了些。

负责内城防务的皇城司卫戍验过令牌与身份后,便放行让他们随内城引路侍前往勤政殿。

这还是徐静书生平头回进内城。不过天光太暗,加之心中多少有些紧张,她对内城各处尊贵华美的细节倒是没留心几分,反正僵手僵脚跟着大家走就对了。

寅时近尾,她与八名同僚一道在勤政殿外站定。

此时勤政殿外除侍者与内城护卫外,就只他们九人到了。四围清寂,只能听到早起鸟儿啾鸣剥啄。

上朝官员们最早也得正卯时才到,殿前纠察御史须得比他们到得早,方便提前做些安排。

“那,皇帝陛下几时到呢?”罗真抱紧怀里的典章,压着嗓子好奇地询问资深同僚。

“皇帝陛下偶尔正卯时一过就会到。不过,若有旁的事,那就说不准了。”

徐静书、沐青霓、罗真、申俊年岁都不过十六七岁,对前辈同僚口中那“旁的事”都显得有些懵懂,倒是年岁稍长的刘应安笑了笑。

“众官等候皇帝陛下到来时,通常会站在这几个区域,大都是三五扎堆说说话,并不会整整齐齐排着。到时咱们就三人一队,分区块来回巡,明白了吗?”

“是。”

五位新官应下后,又向前被同僚们简单请教了几句经验,接着便按各自小队负责的区域分头散开。

徐静书顺着前辈同僚先前比划的方向看了一圈,发现勤政殿前这块空地可不小,光是信步漫走一圈至少也得半个时辰,即便九人分三队来回巡也不轻松,难怪都察院要紧急补人上来。

将当值时的事项简单捋一遍后,天边有晨光熹微,渐渐有上朝官员到了。

徐静书与罗真被分在一块儿,由一名资深同僚带着些。

资深同僚又简单为她俩再划了小范围,两人便满脸严肃地抱着典章往各自负责的小区域来回逡巡,谨慎地看着在场的每个人。

两人年岁轻,之前也没机会见这样多肱骨重臣,靠认脸是认不出几个人的,大都只能凭对方衣饰对照手中的上朝官员名单去确认对方身份。

天色还不算太亮,怕看漏了什么细节,徐静书只能硬着头皮走得离别人近些去瞧。可她又担心过分太近或脚步太重会唐突冒昧,便尽力绷着脚尖将步子放到最轻。

“你这小孩儿,当值就当值,蹑手蹑脚做什么?好生走路!”男子嗓音冷硬,颇有几分刚正武风,活像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演武场上训小兵似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