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1 / 2)
又到了暮春时节,京城依然多风,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交了戌时,风虽渐弱,街上却少见行人。高拱在文渊阁用罢晚饭,赶往吏部直房,他已多日无暇来理部务了,一进首门,就吩咐司务:“叫魏侍郎来见。”
魏学曾进得直房,高拱正埋头阅看文牍,他头也未抬,道:“惟贯,子维连上三疏请辞未准,又因曹大埜弹章里诬及他,昨上本自辩,乞请罢斥,看来他真是要躲清静了。”
“呵呵,玄翁,别忘了,子维出身商贾之家,商人自有商人的精明。”魏学曾以揶揄的语气道。他早就看出来了,高拱对张四维赏识有加,顶着物议提携,而他却三番五次请辞,无非是两边都不想得罪罢了!心里对他就生出几许鄙夷。
“惟贯,不可轻视商人,大明富强,需要商人!”高拱一摆手道,“不成,张子维是干才,有识见,能成事,又年富力强,不能让他悠游山林…”话未说完,司务来禀:张四维急足来投书。
“料他会有书来,果然就来了。”高拱说着,展开阅看,只见上写着:
顷自家舅所得邸报,见狂夫流言,披猖无忌,殊增愤懑。我翁心事勋业,已轩揭天地,薄海内外,共所闻见,而彼狂乃欲变乱黑白耶!可恨!可恨!
夫以台端精忠谋国,冲虚好贤,士论明甚。乃彼狂敢为此言者,实以无似不允公议,遂借隙以行其私耳。曹疏固孟浪,观其词指,其处心积虑深矣!无乃内江阉党,今犹存者耶?
此事生在远,不得其祥。翁与岳翁,心同道同,知契非一日,岂茫昧之说所能遽间?然二翁局面不同、作用不同,故取人亦异。人各为知己者图厚,则必有生枝节处,在二翁,生保其无他肠也。况事真伪,久必辩白。望台端大观,付之不理,徐观其后何如。且君子之交,难合易疏;而小人之情,多端无定。以台端豁达大度,与何物所不容?生受知二翁倶深,而翁之爱生尤笃。今又在二千里外,得以自申其说,无嫌可避,伏望台端伏垂听焉。今国家之事,倚重二翁,天下士方冀幸太平,功业庶几三代者,幸舍小嫌存大计也。
“子维真是苦口婆心啊!”高拱读罢,递给魏学曾看,“他也提及赵内江,看来赵内江指使曹大埜弹劾我这个说法,已流布中外了。”
魏学曾只是埋头阅看,并不回应。
“喔!”高拱像是想起什么,伸过手去,“来来来,我再看一眼。”说着从魏学曾手里把书函抓过去,指着上面道,“惟贯,子维不是说有病不能赴任吗?怎么,他是从王鉴川那里看到的邸报,说明他人到了大同嘛!”他蓦地起身,道,“惟贯,时下官员动辄以生病为由规避,得定个规矩!”
“按制,京官可以请假回籍养病,外官则无此例,”魏学曾道,“此制委实不甚合理。京官滥用养病之权,动辄以养病为由规避;外官一概不能养病,又太一刀切了。”
高拱坐回去,看着魏学曾:“起稿,定《中外官员养病之例》,核心是官员确有疾病,无论京官外官,倶得养病;但以养病为由规避烦难或京官规避外调者,一律致仕!奏荐起用病愈官员,须由抚按官考核裁酌,不得徇私滥举。”
“学曾记下了,不日即可上奏。”魏学曾道。
高拱突然叹了口气:“子维劝我没用,目今要大修内治,多少事要做?我倒是真心希望与张叔大同心做下去,待规模粗定,把位子交给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