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总计划(1 / 2)
“年轻人,不激是不行的,所以要有一位老同志作书记。”
“嗯,您说得有道理。”
谈完了清田县班子的问题,张鹏飞接着说:“清田县的案子让我们发现了反腐的严重性,老实说,这两年我以为辽河不会出什么案子了。看来我错误的估计了形势,那就要急时改正,我看由纪委、组织部、公检法等部门联合组成一个巡视组吧,下去走一走,查一查,看还有没有问题。”
黄承恩笑道:“您都走完一圈了,还有这个必要吗?”
张鹏飞点点头:“很有必要,发现清田县的案子是一个意外,如果不是王大姐拦我的车,我仍然被蒙在鼓里。再说这次下去主要是考察经济工作,而你们的巡视组这次的任务是考察干部,看看各县有没有冤假错案。”
“那好吧,这事我抓一抓,等人选好以后再向您汇报。”
张鹏飞摆摆手:“你和厉书书、胡书记负责吧,我就不过问了。”
“也好。”黄承恩起身告辞。
清田县一、二把手全部被抓,急需安排干部。辽河市很快召开了常委会,主要讨论清田县干部的人选,书记和代县长的人选全部通过。在会上,根本就用不着张鹏飞怎么发言。
随后,辽河市综合巡视组正式成立,由纪委书记厉大勇任组长前往各地视察工作。张鹏飞开始沉静下来,整天除了必要的工作,一个人闷在桃园宾馆起草辽河长期发展规划的提纲,通过半个月的努力,提纲终于完成初稿。
然后张鹏飞赴京城,请来了他经济学的老师,国内有名的经济学家带领一支专业的队伍到辽河考察,在听取了张鹏飞对辽河整体情况的详细汇报,又看了他起草的提纲初搞,专家组通过几天的讨论,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在张鹏飞的要求下,专家组协同辽河市委办公室的笔杆子,正式起草了这份《辽河市长期发展设计规划纲领》。
《纲领》中详细而系统地分析了辽河市未来发展的前景,说明了每一步发展的主要策略,以及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甚至就连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一一例举出来。《纲领》中根据辽河的发展现状,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还有朝鲜边境城市的开放程度,提出了一个“三十年大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十年的时间把辽河打造成京城通往东北边境的一位桥梁城市,使人口达到五百万;利用三十年的时间使人口达到一千万,形成双林省的特大城市,并且建成东北边境线上的一颗明珠城市。
这个三十年大发展战略中的发展速度并不快,那是因为专家组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未来的辽河肯定会出现一段经济零增涨的时期,甚至财政在十几年后会出现紧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张鹏飞把对农民的劳保、医保工作也写进了大规划之中,他的目的是想用城市的飞速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们老有所依。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民是没有退体年限的,因此张鹏飞提出的这个宽泛的计划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经济学者的高度赞扬。专家们称,虽然这个计划将会拖累辽河的经济发展,但是它正体现出了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宗旨。说到底,城市的发展最受益的还是人民,如果人民得不到任何好处,那么城市无论再怎么发达,它的建设也是失败的。
当然,在《纲领》中各项条款并不详细,所谓的纲领只是一个大的发展规划,并非写清具体方法。因此《纲领》中指出,辽河市在各时期的情况都会不同,在现实条件下,需要每年对《纲领》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是大的发展方向是不会变的。
这次张鹏飞请来专家组花掉了一百万,但是辽河的干部们都说价有所值,今后有了这份东西,就等于为辽河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今后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有了《纲领》的指引,解决起来也容易得多。
虽然这份《纲领》是集体的智慧,但却融合了张鹏飞在辽河工作五年的所有经验与思考,他把对辽河未来发展的希望全部写入了《纲领》。因此,他也完成了在辽河市最重要的任务。
辽河是双林省第一个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的城市,更是第一个通过实践来证明城市的发展要以人为本的城市。辽河市限制房价的制策早已出台,由于张鹏飞的先见之明,通过种种手段限制房价的虚高。辽河市的房价在短暂的增涨以后,又快速的下降,并且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增涨水平。外地的炒房客血本无归,纷纷撤离辽河,对辽河的炒房已经失去了兴趣。没有炒房客的干扰,辽河市人民买房就容易了很多。在辽河的初步发展中,辽河市区的人民已经得到了实惠。
双林省省长办公室里,钱卫国兴奋不已。
“鹏飞,你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壮举!”钱卫国拿着手中的文件,正是张鹏飞刚刚完成不久的《纲领》。
张鹏飞谦虚地说:“省长,这是全市所有干部的智慧,如果没有国内顶尖经济学者们策划,也就没有这份东西。”
钱卫国点点头:“你说得没错,这的确是集体的智慧,可是你把集体的力量集中在了一起,这点很难得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