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8章 你成精了(2 / 2)

加入书签

舒晴又说:“1928年美国的JANEGU出版了一本书,《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也就是被人们广为传播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按照这个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孩子。你能想象一个幼小的孩子,半夜哭闹,而父母却不抱的情景吗?”

彭长宜连连摇头,说道:“中国的父母做不到,太狠心了。”

“是的,所以,我们国家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就很少。”舒晴接着说道:“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做为心理医生,大量个案是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所以说,育儿,爱与自由是永远的答案。”

“呵呵,这一点她妈妈做的的倒是比较好,孩子从小就跟我们在一起睡,直到我们搬到了新房子,她自己要求独自睡,我们才分开。”

“是啊,中国父母都是这样,我刚才说的美国育儿专家的书出版后,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这种方法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彭长宜说:“是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是违背天性的,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育。”

舒晴说:“你说得对,我之所以跟养父母这么亲近,在感情上这么依赖他们,这跟他们小时候对我的关心有关,我半夜做噩梦,醒来后发现在他们的怀里,而不是独自在一个小黑屋子里,本身孩子哭,就是一种一种祈求爱的表现,而这个时候父母远离你甚至冷漠地看着你哭而不管你的时候,久而久之,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长大,会是一种什么性格?这个叫JANEGU的美国专家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他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JANEGU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记忆中,妈妈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她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所以,你能在半夜去女儿的房间查房,即便她睡着了,也是有感知的,她是安全的。”

彭长宜惊讶地说道:“你怎么什么都懂?我还以为你一直懂哲学呢,没想到你懂得这么多?连育儿都懂?看来你成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