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东去(1 / 2)

加入书签

大秦成武十五年春,大将军江善率兵南下,第二次襄樊之战顺势拉开帷幕。

秦军水陆并进,围樊城。。。。。。。。

因秦军水军依旧不敌淮右水军残部,无法彻底切断襄阳和樊城之间联系,所以依种燧,魏怀德旧法,以投炮封锁汉水江面的,大军主力猛攻樊城不休。

到了此时,谁都能看得出来,樊城之陷落,乃早晚间事了。

但樊城之战的惨烈处,还是出乎了秦军上下的意料之外。

本来,依照大将军江善的谋划,应该尽快破了樊城,然后顺势进军,渡过汉水,进围襄阳,那个时候,即便襄阳,江陵等大城急切之间,不能轻拔,大军也有充分的时间,在冬天到来之前,扫平荆襄之地,让江陵,和襄阳成为孤城。

但樊城之战,却给了秦军当头一棒。

大军围城二十余日,秦军将士登上城头十数次,依旧被樊城守军拼死挤下城墙,无功而返。

樊城守军之顽强,令秦军各部,尽皆侧目。

当然,这也与南宋枢密使岳东雷,在很早之前,便收回驻守各处之精兵强将,尽数集中于樊城,襄阳这样的大城有着干系。

但接连战败的襄樊守军,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来的战力,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樊城军民,在孤立无援之下,并未向秦军请降,而是选择了与城同亡,不死不休的跟秦军纠缠了起来。

这个春天,樊城内外,尽成焦土。

箭矢像蒿草一样,插满城上城下,樊城外城,几乎被秦军投炮扫平,屋宅皆成瓦砾。

城上城下,城里城外。尸骸遍布,血流成河。

将要入夏,有秦军将领眼见雨季来临,士卒多病。士气低落,劝大将军江善暂且休兵,等来日再战。

江善大怒,以动摇军心之罪,斩进言之人。

当日。将中军帅旗插于樊城之下,表明自己决意攻取樊城之心。

秦军军心大振,一鼓作气,终于破城而入。

樊城守军死伤狼藉,却退回内城,与内城百姓协力守城,竟无一人出降。

秦军又与守军在内城纠缠数日,终于尽歼灭樊城守军。

樊城守军自镇守使王献之下,尽数战死,别说降者寥寥。便是被俘之人,也没几个。

到了这个时候,秦军也是筋疲力尽,伤亡惨重。

而樊城内外,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块死地,散发出的死亡味道,几里之外就能闻得到。。。。。。。

大将军江善强忍着怒火,才没有下令屠了樊城。

但雨季已然到来,周遭水势暴涨,襄阳守军蠢蠢欲动。江善知道,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不然的话,当年水淹七军的故事。可能又要在此地重演一番。

于是,大秦成武十五年初夏,江善迁樊城幸存之百姓,六万余人,随军北去,临行前。却放了一把大火,将樊城重镇,烧为白地。

至此,樊城之战落下帷幕,千年重镇,毁于战火,不复存焉,顺势再断襄阳一臂。

成武十五年夏末,大将军江善迫不及待的再次领兵南下,渡汉水,围襄阳。

但此时,江善已经无暇分兵四出,攻略荆襄诸地了。

不过被围在襄阳的有南宋名将岳东雷,也让江善很是心满意足,若能就此攻下襄阳重镇,生擒岳东雷,在他看来,此乃不下于灭宋的大功,定能使他名传天下,不让于人。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天下大势,在此时,也有了变化。

成武十五年初,大将军木华黎密报于晋国公赵石,回鹘不稳,与花勒子模暗通款曲,欲行不轨。

他截获了花勒子模国王给回鹘大汗的书信,其中还牵涉到了吐蕃佛国,思量再三,并未报上朝廷,而是密报于晋国公赵石得知。

果然,他得到了晋国公赵石回信,让其不必声张,又有密令给他。

于是,大秦成武十五年夏天,拉乌尔汗木华黎在云外草原回盟草原诸部,重申旧约。

此次盟会,持续数月不绝。

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草原各部人马,尽都在暗中调拨,草原上,战争的脚步声,正在回响不停。

而河北,这一年夏天,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燕王李任权义子张柔,以平乱为由,悍然起兵,联结友好,并河北各部人马,杀李任权义子十数人。

接着,细数李任权罪状,围李任权所居之燕城。

一时间,河北风云涌动,战乱四起,豪杰遍地。。。。。。。。

因李任权布置得当,没让内应打开燕城城门,张柔屡攻燕城不下,在其他终于李任权的各路人马围攻之下,又听闻蒙古军已经起兵南下,遂带领部下,突围而出,南渡黄河,率部降秦。

其实,这个时候,晋国公赵石,已然来到开封。。。。。。。

从夏初之时,河北谍报来到大秦京师长安,因樊城之战的缘故,并未引起大秦朝堂多少振动。

因为刚刚与蒙古人签订合约,河北再乱,也是人家的事情,大秦朝堂上下,多数都觉得,河北再乱,也是家门之外的事情,最紧要的,还是中原之战。

但这个时候,晋国公赵石入宫见驾。

谓皇帝陛下曰:“陛下若还信得过臣,便许臣以兵权,节制河南,河中,河东,草原兵马,趁此天赐良机,挥军北上,不出两载,臣可为陛下,扫平辽东,南宋,南唐,不过苟延残喘之国,虏其魁首于阶下,早晚间事。。。。。。”

“然那时再图河北辽东诸地,恐多艰难,不如趁此之时,一力平之,此等开疆拓土之功,皆为汉唐事业,当年,臣与陛下在勤政殿中之语,言犹在耳。”

“陛下许臣以王位。臣今日来取,就是不知陛下肯应否,若陛下有所顾及,臣也无话可说。今陛下身边,名臣大将,不知凡几,少一个赵石,也没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