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林先生(1 / 2)
孩子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与陆瑾康玩耍,自是玩得十分尽兴,大冷得天玩出了一身汗,足足玩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直到苏云朵出面干预,两孩子才由各自的乳母带着下去沐浴更衣,又让小厨房熬了红糖姜茶,亲自盯着父子三人喝完确定孩子们手脚微微出汗才算满意。
陆瑾难得偷得半日闲,少不得要考较考较欢哥儿的功课。
大帅府如今教孩子们功课的先生只剩下林先生了,跟着他们来北疆的王先生,因为实在不能适应北地的气候,在林先生重新回到大帅府之后,就十分无奈地辞去。
苏云朵感念王先生对欢哥儿的细心教导,也是爱惜王先生之才,特地给苏诚志去了封信,请苏诚志帮着王先生在京城另谋去处。
苏云朵原先的打算是希望王先生回镇国公府,反正镇国公府内还有其他哥儿姐儿,陆续都到了开蒙的年龄,而欢哥儿最多能在北疆待两年,两年之后就算他们有再多的不舍也得将他送回京城,欢哥儿回到京城若是有王先生继续教导,他们也能放心些。
王先生却摇头谢绝了,比起去某个深宅大院里教导某一个或者几个学生,王先生更喜欢自己办个私塾或者去学堂教书。
当初之所以答应进镇国公府教导欢哥儿,不过是欢哥儿在读书上的天份吸引了他。
既然无法继续教导欢哥儿,自然不会再回镇国公府,毕竟镇国公府其他的孩子在读书上真的没什么天份,王先生觉得那样的孩子随便找个先生教他们识识字便可。
虽说王先生没有明说,苏云朵大致也能了解王先生心里的想法,自然不好勉强他,考虑再三才决定请苏诚志引荐王先生给苏氏族学。
这样一来待欢哥儿回了京城,也就有去处再寻王先生,届时若双方都合意,王先生还可以再回镇国公府教导欢哥儿。
当然这些都只是苏云朵的未雨绸缪,谁也不知道两年的时间里到底会发生些什么事。
两年之后,也许欢哥儿能遇到更好的先生,也许王先生另有高就,但看他们之间的师生缘吧。
林先生回到大帅府给几个孩子当先生,初时苏云朵心里是有些担忧的,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林先生给了苏云朵全新的面貌。
不但孩子们很喜欢林先生,林先生本人居然也十分享受这个新的身份。
苏云朵这才知晓,林先生在成为大帅府的幕僚之前因为举业履试不中曾经在家乡开过几年私塾,手上有些积蓄之后带着老仆游学至北疆。
一次偶然的相遇,与刚成为北疆大帅不久的陆达一见如故,在陆达盛情相邀请之下成了陆达身边的幕僚,一待差不多就是十年,期间也就陆达回京城的那半年左右时间了趟家乡。
林先生父母早逝,家乡虽有兄有姐,却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亲近,他自己又没成亲,这趟回乡,林先生也只待了不足一个月,出资修了祖坟,又匆匆回了北疆。
这也是他虽辞了大帅府的差事,却没有离开勃泥城的原因。
林先生既有办私塾教蒙童的经验,进大帅府之后自然是如鱼得水。
府里五个孩子,除了最小的乐姐儿,其他四个孩子无论男女都将由林先生教导他们读书习字,因为四个孩子的水平各不相同,王先生离开之前又特地与林先生进行了一番交接,林先生少不得要按三个孩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大妞妞虽说已经七岁,因为杨傲群的疏忽,她也只识得少数几个字罢了,连最最基本的《三字经》尚未学完,林先生索性将大妞妞与暄哥儿放在一个层次上进行教导,两个月下来效果还算不错。
喜哥儿在曾茹的指导下,一本《三字经》基本已经学完,就算学得并不怎么样,为了不影响喜哥儿的读书兴趣,林先生自是不会让他跟着大妞妞姐弟俩再从头读《三字经》,而是替喜哥儿系统地进行了一番讲解,让喜哥儿在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三字经》的理解,另外让喜哥儿开始接触《百家姓》。
如此安排,不但孩子们乐于跟着先生读书,杨傲群和曾茹都相当满意。
杨傲群本人没读过多少书,却也能从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中看出孩子们一日日在进步,自是欣喜不已。
曾茹原本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处于不上不下的状况会不得先生重视,待她细细问过喜哥儿之后,比起杨傲群来自然有着更深刻的感触,不止一次表达了对苏云朵的感谢,感叹林先生的细致和精心。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有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苏云朵自然也不能免俗,虽说欢哥儿作为镇国公府的嫡长无需参加科举,但是作为镇国公府的接班人未来的掌舵者,欢哥儿要学的东西很多,就算只是为了镇国公府屹立不倒,欢哥儿也需得文成武就。
苏云朵虽说不像曾茹对喜哥儿那般盯得紧,却也经常母代父职督促欢哥儿读书习武,毕竟陆瑾康实在太忙。
当然陆瑾康对欢哥儿的教导是极为严厉的,只要能抽得出空闲来必是要对欢哥儿考较一番的。
这不,玩耍过后就是考较,武学这次倒是免了,毕竟欢哥儿一开始上来就已经兴头头地演示过他刚学的剑法,也得到了陆瑾康的指导和纠正。
接下来的自然是学识上的考较。
因欢哥儿开蒙早,又有卓越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虽说只是个六岁零两个月的幼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传统的蒙书早已倒背如流。
来勃泥城之前,王先生已经开始教他读《弟子规》和《幼学琼林》。
林先生接上手之后,少不得要先摸个底。
摸底的结果,林先生十分满意,干脆顺着王先生的进度继续指导欢哥儿学习《弟子规》和《幼学琼林》,欢哥儿的接受能力令林先生都有些叹为观止,难怪王先生愿意跟着来北疆,离开的时候还一脸的恋恋不舍。
很多先生教了一辈子的书,也难得能遇到这样的学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