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为重要的事情(1 / 2)

加入书签

郑孝孺的情报送到锦州的时候,吴宗睿正在安排加固广宁、西平堡等城池和修建大凌河城的事宜。

辽东之战获取大胜,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让吴宗睿在辽东的威望达到了顶点,趁着这个机会,吴宗睿重新编排了辽东的军队,他将驻守锦州和宁远城池的各镇驰援辽东的军队全部调到了山海关,归于山海关总兵吴襄指挥,而祖大寿和金国凤麾下的辽东边军,则依旧分散驻扎在锦州和宁远,登莱新军的主力,驻扎在广宁和西平堡等地,等到大凌河城修筑完毕,也会派遣部分登莱新军军士驻扎其中。

吴宗睿这样的安排部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各镇驰援辽东的军士,战斗力的确不行,而且军纪也不是很好,本来各镇驰援辽东的军士,本质不算是太差,可惜辽东边军的军纪太差,带坏了他们,战斗力不强,军纪败坏,这样的军队,吴宗睿当然不会容纳。

辽东边军的战斗力不错,但军纪败坏,吴宗睿倒是有办法整治,而且他要通过大规模的整治,将辽东边军彻底兼并,从而彻底消除辽东的藩镇。

吴宗睿这种带有私心的安排,让祖大寿和金国凤等人感激涕零,他们本来以为麾下的士要驻扎在广宁和西平堡等地,毕竟这些地方是最前沿,时时刻刻都会面临后金鞑子的进攻,想不到吴宗睿压根没有如此安排,而是让登莱新军将士驻扎在这些地方。

不管是从战斗力方面,还是从军纪军规方面,辽东边军都无法与登莱新军比较,经过此次的辽东之战,祖大寿和金国凤等人是彻底明白了。

接下来,吴宗睿对于辽东边军的军纪军规进行大规模整治的时候,祖大寿和金国凤等人是全力配合、无条件服从的。

至于是祖大乐、祖大弼、祖宽等人,更是一言不发,他们本就是行伍出身,佩服强者,而吴宗睿是不折不扣的强者,他们以前最为佩服的袁崇焕,远远比不上吴宗睿,至少吴宗睿率领的登莱新军,与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

让祖大寿和金国凤感觉到奇怪的事情也有,此次辽东之战,获取到如此之大的胜利,皇上和朝廷却没有什么像样的奖励,这是说不过去的,不过作为武将的祖大寿和金国凤,不会考虑那么多,吴宗睿是蓟辽督师,代表朝廷管辖辽东的所有事宜,他们服从吴宗睿的管理,就是服从皇上和朝廷的管理。

乔明俊拿着整理好的文书,进入设立在锦州的新的蓟辽督师府。

厢房里面,吴宗睿正在和新任的辽东巡抚史可法商议有关辽东商贸和农耕的事宜。

史可法上任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同样是忙的焦头烂额,辽东的凋敝情形,出乎了史可法的预料,与登莱之地比较,这里就是不毛之地,几乎看不见什么百姓,就是几个孤零零的城池,所有的土地都荒芜了,没有种植粮食。

吴宗睿的要求很高,史可法可以理解,他这个辽东巡抚,主要负责的就是民生方面的事宜,军事方面不用操心。

乔明俊递来文书,吴宗睿拿着文书看了看,放在了桌案上面。

“宪之兄,辽东今年已经无法从事农耕的事宜,但是商贸方面还是要提前布局,整个辽东的布局,你我已经确定下来,锦州和宁远要作为商贸重地打造,广宁、西平堡和大凌河城,虽然是军事重镇,但也不能没有商贸交易,北至西平堡,南至山海关,商贸都要兴盛起来。。。”

乔明俊看见吴宗睿和史可法正在商议民生的事宜,打算告辞。

吴宗睿摆摆手。

“乔明俊,让廖文儒和刘宁到厢房来,我有话说,他们来了之后,你也一并听听。”

乔明俊点点头,看了看桌案上面的文书,转身离开了。

吴宗睿没有马上打开文书,走到了墙边,仔细看着墙上的辽东地图。

以辽河为界,辽东以西已经被吴宗睿掌控,辽河以东被后金鞑子掌控,不过从地图上面看,吴宗睿所掌控的地域,危险重重,他们的对面是虎视眈眈的后金鞑子,背面是蒙古部落,如果皇太极横下一条心,亲率大军发起对西平堡、广宁等地的进攻,同时命令蒙古部落也发起进攻,那么登莱新军还是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皇太极也是凡人,做事情有很多的顾虑,特别是在登基称帝、创建大清国之后,做事情不可能有以前那么率性了,破釜沉舟的事情基本不会做。

再说了,大清国不是铁板一块,皇太极还要担心自家的那些兄弟,那些人可都是大权在握,手里掌管的有军队,皇太极如果决策错误,导致大清国的国力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些人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很有可能让皇太极下不来台。

所以吴宗睿下一步的部署,军事和商贸并重,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商贸的重要性甚至是高于军事。

几分钟之后,廖文儒、刘宁和乔明俊都进入了厢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