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山河农场(1 / 2)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边城鸡西和其它城市一样被裹卷着,融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一九六八年十 月二十二日,市革委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誓师大会”,号召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咱们真的要上山下乡了!?天啊,像是做梦一样!”
“知道黑龙江建设兵团吗?知道为什么叫兵团吗?那就和当兵的一样。”
“就是,听说就要上前线了,咱们就是去准备打仗的。”
“对,要去就去最最艰苦的地方去,最好没有电灯!”
“那肯定首选北大荒了。”
……
张hong堡也兴奋地想:“我们这批人,没赶上战争年代,但赶上一个大革命时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算得上是荣幸了!”
十五、六的年龄的少年们,恨不得马上逃脱家长的束缚,他们想一心一意奔向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此时,张hong堡和同学们被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激荡,他们热血沸腾,热切和冲动的议论,仿佛再也按捺和压抑不住心中激情的涌动!
其实张hong堡还有一个藏在心里的原因——那就是他急于想逃离母亲带给他的耻辱和自卑!他想着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没有人知道他母亲名声的地方!他要和大家一样!不再被人鄙视和指指点点!
这是张hong堡第二次出远门!临行前两天,妈妈认真而又仔细地为他缝补几件准备带的衣服。直到现在,杜和才发现,儿子真的长大了!在自己的嫌弃、刁难、虐待中,儿子长大了!似乎是在像挑战她一样,他越长越像他的爸爸!自己想要遗忘却永远都忘不了的那个人!让自己有过幸福快乐但却又带来无限悲伤难过的人!仿佛让她一辈子挣扎于此、沉沦于此的那个人!直到现在,面对着相像于父亲的儿子,杜和才察觉到,原来自己还是那么留恋他!这连杜和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甚至也出乎了她的意外!这么多年过去了,杜和以为自己已经把他忘了,但是今天她才发现他原来还隐藏在自己的心底!尽管他给自己带来了那么多的不幸,尽管自己曾经因为他自暴自弃,但是,自己在心里竟然还有他!自己还是那么爱他如初吗?杜和一时回答不出自己,心里酸涩的难受……看着身旁不时地收拾东西的儿子,想着这些年自己对他的漠不关心,想着儿子就要离开自己、离开这个家了!杜和的心里满是不舍,还有愧疚!
张hong堡并没有注意妈妈的神情,他一心收拾着东西。带着没学完的课本,还有几本小说。其中高尔基的三部曲也只有一本《我的大学》了,其他的两本《童年》和《在人间》,他也都向同学借着看过,这一本是张hong堡最喜欢的。他把这些书都一一装好。
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带的,只有一个新的铝饭盒,放了好多年,一直都没舍得用,现在算是派上了用场。
一切算是准备停当。
在历史的潮流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不是独立的,它无可避免、无可厚非的带有各自的大时代性,而后才是命运的个体性。张hong堡哪里知道,自己所在的鸡西,一共有十五批,一万一千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时代面前,哪一个能不被裹挟呢?
十月二十九日那一天,天气晴朗。一辆列车停靠在鸡西市恒山车站。这是一辆由鸡西开往嫩江的知青专列。确切地说是一辆装载着鸡西知青到山河农场的专列。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亲人,妈妈和妹妹弟弟也挤在中间,目光不断地在搜寻和定格着。
“小宝,照顾好自己。”妈妈的神态满是牵挂,声音竟哽咽了。张hong堡从车窗口探出身子,向妈妈、向弟弟妹妹大声喊:
“妈,你放心吧。回去吧。”
“哥哥,记得写信!”妹妹也小大人儿一样嘱咐着。
“我一定写。小玉,照顾好弟弟,别惹妈生气。记住了!”
在挥手告别的一瞬间,张hong堡看到妈妈落泪了。他忽然有些惊诧,惊诧于妈妈对于自己的眷恋,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甚至有些受宠若惊。忽的,张hong堡的心头也涌上了伤感,对于一直想逃离的家,也忽然滋生出了一些眷恋,有些舍不得了。
列车徐徐开动,这个时候的车上、车下的人挥手告别、很多人开始哭了……
列车起动的那一刻,长长的汽笛声卷起站台上的一阵声浪,有锣鼓声,有欢呼声,也有哭声。火车几乎是推开人群走出车站的,先是慢吞吞的,以后便呼啸着奔跑了。改变着近千名的鸡西知青命运专列朝着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北大荒奔驰而去……
北大荒,一个遥远的地方!遥远的似乎是在梦里!但是它却对这些毛头少年们具有无限的吸引力!无限的魅力!和无限的期待!
专列没有固定的停靠站,一路上总是要给正常行驶的客车、货车让路。开起来不停地开,停起来长时间的停。经过两天两夜的走走停停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到了嫩江车站。农场大概是借用部队的敞篷汽车,分别将这批鸡西知青送往各分场。
一开始在路上,大家还激情高昂的高声唱着《世界是你们的》: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
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