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至亲难认(2 / 2)

加入书签

“唉,大人倒是躲了清静,让小人做起难来。”孙安想了想,说道,“大人,不管怎样,你也不能让老夫人及胞妹空手而归,总要送些银两吧?”

“对,对,你不提醒我倒忘了。”吴知县眉头一皱,叹道,“可……我的薪俸都在夫人那里,也要不出来呀,再说此事也不能让她知道。”

“那……大人就借一些吧。”

“此时去哪里找人借呀?找你倒方便,可是你有吗?”

“小人在梦里倒是有过许多金银珠宝,醒来后却是空欢喜。”他两手一摊,又无奈地说,“大人实在无法可想,就把小人卖了吧,无论多少,也算小人尽了一点儿心意。”

“你又胡说,卖你还不如卖我值钱呢,快想想办法吧。”他忽然有了主意,说道,“这样吧,你以出差办案为名,去账房支取十两银子送过去。”

“办案是衙役们的差事,我怎能支取呀?”

“你是我的亲信,此案特殊,只有你能办得了。你就这么讲,看谁敢不支给你。不过,你可不能提及我娘和妹妹的事情,快去吧。”

“大人,十两太少了,至少也要送去五十两。”

“我这么做已是假公济私犯了律条,哪敢多支取呀。”

“要不就支三十两。”

“唉,不行,还是二十两吧,你交给我娘后,让她们即刻离去。这样对谁都好,免得再生出是非来。”

孙安问道:“大人,你认下母亲啦?”

“不行,你决不能吐露一个字。”

“大人,你就不怕别人说你是……”孙安不敢说下去。

“是不孝,是大逆不道,对吧?”知县瞪了他一眼。“你要是不说,谁又能知道呀?”

他叹了口气,“我恨不得立刻飞到娘面前,可是不敢呀。我现在的处境很为难,也是无奈呀,无奈呀……”他满脸苦容,摇头叹息,眼里有了泪水。

孙安有些伤感,提醒道:“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即使我不说,老夫人和胞妹也难保不对别人讲。”

吴云海眉头紧锁,叹了口气:“到此地步,眼前的事情我都无法顾及,以后的事就更管不了了。谁想说就让他说去吧,先度过这一时再说。你要让她们尽快离去,免得出事。”

孙安也没有好办法,只得按照知县的吩咐去办,但愿诸事顺利。

他来到安顺客店,见到江氏和吴云丽后,说道:“老人家,我已经向知县大人说起你们,他说生母早已过世,没有此事。大人尽管和你儿子同名同姓,你们也是认错人了,再去别处找一找吧。”

吴云丽着急了:“吴云海就是我哥哥,怎么会认错呢。他成亲以前回过家乡,清清楚楚地说过,就是在这里为官。”

“哦,原来如此。”孙安出乎意外,一时无以应对。他想了想,说道,“看来你们的确弄错了,此事也太巧了,那位前任知县也姓吴,你们要找的人可能是他吧。你哥哥离任的时候没有告诉你们吗?”

“我哥哥不在这里啦?他为什么不给家里捎个信呢?”吴云丽既疑惑又无奈。

母女俩已难维持生计,本想投靠这里度过难关,谁知扑了空,非常失望。

“你们来得太不巧了,他已经不在这里。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或许事情太急走得匆忙,没有时间回去探望你们吧。”

吴云丽又问道:“我哥哥又去哪里啦?”

“我……我一个下人,怎能知道这种事呢。你们不必着急,他日后有了闲暇时,一定能回家探望。你们在这里也无处投奔,生活很难,还是尽快回家等待吧。”

母女俩想想衣食无靠的家乡,连声叹息。

孙安害怕再生差错,不敢多停留,取出银子说道:“老人家,知县大人和你儿子同朝为官,念你们辛辛苦苦找到这里,害怕回家后生活没有着落,便让我把这二十两银子送过来,也好回去谋生。唉,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也不如家乡的草窝好呀,你们尽快回去吧。”说完,他放下银子告辞而去。

江氏母女俩寻亲无果,已投靠无门,十分沮丧,不由得流下泪来。

张云天和岳小梅也为她们伤心,仔细想起来又很疑惑。

张云天自言自语:“事情怎么会如此之巧,两任知县竟然是同名同姓呢?这背后会不会有不可告人之事呀?”

“哥哥说得对,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一定是知县不想认你们母女,便用银子打发了事。你们背井离乡投奔到这里,不能就这样毫无结果地离去。”

吴云丽摇了摇头:“即便如此又有什么办法,我母女俩懦弱无能,前无路后无门,可如何是好呀……”她虽然觉得此话有理,又很无奈,愁眉苦脸叹息不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