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1 / 2)

加入书签

在沈庆德行过拜师礼之后,新的一年,终于到来了。

改元之年,百兴肇始,朝官和百姓们都会新的一年十分期待。

正月初一,景兴帝颁下诏令,改元景兴,这一年,称景兴元年。

诏令曰:“改元更号。举前古之旧章,荡秽涤瑕;洽普天之大庆,大赦天下。改长泰四十四年为景兴元年。大永宇内,永保延鸿之祚,四夷八蛮,永通于和气……”

诏令布告天下,咸使闻之。至此,大永进入景兴年。景兴这个年号,将被载入史书,与惠和、长泰这些年号一样,为历史所铭记。

与此同时,含元殿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改元大典。含元殿内外,已经修饰一新,挂着红绸和旌旗,喜庆又不失庄重。

本应供奉在太庙里面的青铜礼器,如今都被搬了出来,摆放在含元殿前,这些方尊礼器的中间,是一尊巨大的铜制三足大圆鼎。

这尊大鼎是新铸的,鼎身三足都有光亮,上面没有一丝锈痕。鼎身中间,有九条蟠龙在祥云中翱翔,风调雨顺这四个大字,就镶嵌在蟠龙中间;三足之上,乃是“景兴”字样,同样是祥云缭绕。

这就是大永改元所用的风调雨顺鼎。每一个帝王改元之前,都要新铸一尊大圆鼎,和太庙珍藏的礼器一起,受天子香火,以示朝廷得天护佑、民间风调雨顺之意。

这个三足大圆鼎,此后也会被安放在太庙,作为旌功记绩之器。

景兴帝身穿衮冕,头戴十二旒冠,站在了高台之上,他的身边,是穿戴隆重的皇后左氏。

景兴帝看着跪伏在丹陛之下的百官,心中激荡难言。上一次登基大典,乃是长泰帝崩天不久。仪式庄严之中,带着无可掩饰的悲痛和压抑。

登基仪式之上,长泰驾崩的影响是那么浓烈,如今这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的,都是喜庆和期待。

“今者百官在列。万国来庭。朕被衮冕以临朝。顺乾坤而布政,朕以兢慎为心,以百姓为怀,改元景兴。凡尔臣民,当体朕怀……”

景兴帝的嗓音,在静寂的含元殿前响起,回荡在文武百官的心头。

新帝改元,大永朝堂民间。都不一样了。百姓们口中的年号,再不是长泰四十四年了,而是景兴元年。

当然,最显著变化的,就是朝廷官员的官职。改元大典过后。朝臣们的官职也相继有了调整。

这一次官职,是在吏部考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吏部每五年一次的考课,也因为新帝改元而提前了。

在此之前,吏部考功司早就将官员的政绩等第一一准备好,也通过了门下省的审核,最后景兴帝才通过官员任命。

这一次官职调整,涉及朝廷上下的官员。从八品到二品,官职差不多都有调整,可算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官职调整,当然是有官员进,有官员退。改元之后,韦景曜和萧厚仁就正式致仕了。

他们是长泰朝的重臣老臣。在长泰帝驾崩之后,就应该引退的了。只是为了帮助景兴帝稳定朝局,以让景兴帝顺利度过刚登基那一段时间,才拖到这个时候。

当然,他们的存在。有没有对景兴帝有帮助,对稳定朝局有没有作用,这就是不好评论了。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几乎就不再出现在朝堂之上了。

致仕,所欠缺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式仪式而已。

改元之后,韦景曜和萧厚仁联袂来到紫宸殿,最后一次,以在朝臣子的身份拜见景兴帝。

他们都很清楚,致仕之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不会有机会再见到景兴帝了。

景兴帝连忙给韦萧两人赐座:“两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坐。唐密,给两位大臣奉茶。”

这两个是先帝重臣,非同一般,景兴帝吩咐内侍首领亲自奉茶,是以示敬重。这个细节,倒让韦景曜和萧厚仁心中有些复杂。

虽然从以往朝堂所为看来,皇上对他们并不看重,但临致仕的这个时候,表面功夫做到了,也难得。

君恩臣义两相得,其实也可以有的。想到这里,韦景曜脸上便浮上了一丝不舍,不舍之中还着宽慰。

奇异的是,萧厚仁脸上的表情也差不多。这是重臣致仕特有的表情了,既对皇上、朝堂不舍,又因为对皇上仁明、朝堂顺平而宽慰放心。

这两个浸淫朝堂几十年的人,当然是老戏骨了。

“皇上,臣等老迈,不能再侍奉皇上,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了。愿皇上身体康健,愿大永兴隆,臣等虽退亦心中欣喜。”

韦景曜这样说道,声音略微低沉。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劝君之言,他此前已经说过多次,此时不必再赘了。

景兴帝的话语,当然是作挽留:“两位大人乃朝堂柱梁,相助朕良多,朕心中感念。朕本欲多留两位大人几年,奈何祖宗家法有规定,朕心中不舍。”

紫宸殿中的气氛顿时颇为忧伤。

“臣等多谢皇上厚意。如今河内道已平,西燕有示好,朝中有贤臣。臣等是该退的时候了。只要皇上亲贤臣、远小人,必定能为大永臣民带来福祉。臣在山野之间,也会为皇上祷祝。”

随即,萧厚仁说话了。他的话语一落,紫宸殿中淡淡的忧伤,就随即消散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