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高质量工作的人(1 / 2)

加入书签

最新章节!

追求一个女孩时,安排一场高质量的约会,往往比安排多次平淡乏味的约会更能打动人心。一场高质量的约会,会大幅度提升她对你的好感,甚至约会结束都能让对方意犹未尽。而平淡乏味的约会越多,你自己的缺点就会暴露得越多,女孩对你的好感度也会越发下降。

在工作方面也是如此,与其数量多,不如质量好。完成一件高质量的工作,往往可能带来比完成数件低质量工作更多的利益。比如卖保险,一个月卖出去四五单几千元的保险,不如一个月只卖出去一单数十万元的保险。

对于工作,企业看重的不是你做出了多少数量,而是你做的工作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和利益。而最终决定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和利益的,除了你完成工作的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你所完成的工作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工作成果所带来的收益之差,非数量所能弥补。海尔集团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道理:1984年之前,海尔集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并不算特别严格。当时中

国刚刚改革开放,物资缺乏,不管什么样的产品,只要能用,便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即使实在卖不出去的产品,也能以较低的价格廉价出售,或者分配给员工作为福利。

1984年年底,新厂长张瑞敏上任之后,就在海尔内部掀起了一股质量改革的潮流,希望提高员工对产品的质量意识。但一直以来的习惯和观念早已根植于员工的思想之中,张瑞敏要想彻底扭转局面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

1985年4月,张瑞敏突然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信中投诉海尔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非常重视这件事,立即赶到仓库,对仓库中的400余台冰箱进行了仔细严格的质检,结果发现了76台质检不合格产品。

张瑞敏大发雷霆,将全体员工召集起来,讨论如何处理这些不合格的冰箱。在厂里的老员工看来,产品里出现不合格的冰箱也不是一次两次,没必要这么大动肝火,他们认为只需要按照以往的惯例将这些问题冰箱进行半价出售或者内部消化就行,毕竟这些冰箱虽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但没有严重到不能用的地步。

但张瑞敏听了这样的建议很不赞同,他说:“如果这样处理,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厂里仍然可以容忍生产出这样不合格的产品?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再次出现,这批冰箱必须销毁!”

说罢,张瑞敏顺手拿起一把大锤砸向不合格的冰箱,把冰箱砸得稀巴烂。随后,张瑞敏将大锤交给负责生产的人,让他们当着众人的面,将所有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毁。当时,一台冰箱值800多元,而一个普通员工的月工资不过才40多元。在场的人看着冰箱被砸烂,极为痛惜,因为冰箱虽然有缺陷,但还能用。

但正是通过这件事情,张瑞敏在海尔的员工心中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