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情缘(1 / 2)

加入书签

在汪长诗的世界里,这两种爱情她都拥有过。她曾经透过蒋孝武的眼睛,看到过爱情绮丽的芬芳。然而,岁月无情,再美好的景象也会随着雨打风吹去,她的心终苍老在错过的花期中。含恨离开台湾,在生她的那片土地上饮尽相思与无奈。

蒋家“孝”字辈的男孩,在酒色财气方面与长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学业方面却没有多大的建树。“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与蒋家显赫的家世不无直接关系。父辈辛苦打下了一方江山,儿孙多是坐享其成,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英雄后辈多“泯然众人矣”的关键所在。蒋孝武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有自知之明,他情知无法通过台湾大学联考的关卡,于是便听从家里人的安排进入陆军官校。但是也与蒋孝文如出一辙,没有毕业便离开了学校。

蒋经国纵然英雄一世,可子女接二连三的不争气也让他倍觉面上无光。无奈之下,他只好安排二儿子出国留学,走上了和哥哥姐姐一样的道路。去哪个国家留学才好,成了蒋经国面临的新的难题。美国可谓是蒋经国心中难以言说的伤口,最爱的女儿在美国留学情定俞扬和,差点衍生出父女失和的人间悲剧。吸取以往的惨痛教训,蒋经国在为蒋孝武选择镀金的国家时可谓是煞费苦心。

按照蒋经国的打算,儿子这次出国必须找一个绝对可以依赖的托付之人。几经思考,他最终选定了和蒋家关系密切的戴安国。戴安国乃是戴季陶的长子,坊间曾有他是蒋介石的亲生骨肉的传言,乃是蒋介石与一日本女子所生,后因种种原因过继给戴季陶。戴安国与蒋家经国、纬国两兄弟关系密切,蒋纬国曾经说:“我与安国,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由此可知三人关系非同一般。戴安国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现又任中央信托局驻西德兼奥地利代表一职,可以说是一个德国通。将儿子托付给他,蒋经国是绝对放心的。

于是,蒋孝武二十二岁的时候,被戴安国安排进入德国慕尼黑政治学院就读。国外的求学生涯并没有收敛这位花花公子的习性,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吃喝玩乐之上,毕竟,顶着“蒋家子孙”这块免死金牌,他无需为自己的人生作过多的铺陈。

命运的轮回早已刻在三生石上,走过奈河桥,喝下孟婆汤,便是另一个安排好的人生,我们只不过是按照剧本在人间重新演绎一遍而已。汪长诗遇见蒋孝武,如同每一桩写好的姻缘,即是命定。

按捺不住好动的本性,蒋孝武经常开车在外游历。这一日,他驱车来到瑞士。“皇孙”到此一游,在瑞士的国民党官员不免要尽地主之谊。是日晚上,蒋孝武就应国民党政府驻瑞士的官员郑宝南之邀,参加专门为他举行的晚宴。也就是在这个宴会上,他遇到了惊为天人的汪长诗。

年方十七岁的汪长诗,犹如雨后的彩虹,散发着夺人心魄的美丽。她长得娇小玲珑,集美人的风韵与少女的娇憨于一身,让过尽千帆的蒋孝武不免为之心动。

汪长诗从小在瑞士长大,父亲汪德官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曾在广州电信局、联合国国际电信委员会任职,后来就职于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与蒋孝武见面时,汪德官已经辞去外交部的职务,下海经商。

蒋孝武自小就有一种雷厉风行的性格,做事多凭借自己本意,不计后果,这种性格体现在他对感情和事业的处理当中。既然对汪长诗一见倾心,能抱得美人归才是他最终的目的,蒋孝武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尚不经人事的汪长诗,如何能抵得过蒋孝武这个情场老手的热情,一颗少女的芳心渐渐沦陷在他的爱情攻势之下。

在他面前,汪长诗不再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纯真少女,她就像是一个羞涩的小姑娘,连说话都结巴,都语无伦次,仿若刚出窑的青花瓷,脸上带着薄薄的紫蓝色的光晕……原来,这就是爱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