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成功了(1 / 2)
在刘琅前世,大众公司在八十年代初就进入中国了,但要等到第一款汽车,也就是第一代桑特纳的面世,那足足要到了九十年代才会成功,将近十年的时间就是在不断的搞国产化,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即便大众公司没有把最核心的科技交出来,只是把最简单的零部件交给国营企业,可依旧把企业给难住了,螺丝钉大小的零部件做不了,车体做不了,轮胎做不了,车座做不了,最后弄来弄去只有车上的天线可以做出来,但是标准方面又不行,总之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企业面前,国家就是把家底亮出了也是一文不值。
为此全国上下的机床厂和配套厂都开始针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研究,提升生产线的精细化程度,直到进入九十年代,配套产品才达到了大众公司的标准,第一台合资出厂的桑特纳轿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的国有化率。
德国大众后来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给国家的工业体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通过汽车的国有化率提升了国家的技术水平,也直接培养了一批相关的人才,也为后来的合资企业创立了一个合作方式:你要想进入中国,那就把技术交出来让我们做,不过这个方式在刘琅看来还很肤浅,没有让国家掌握到最核心的技术,比如汽车的发动机技术。
当然,人家外国人也不是傻子,这种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技术当然不会交个你,可是对方不给国人难道就不会偷偷学?只是当时国人太过实在,没有想到更深一层。
“教授,这个消息非常重要呀!看来咱们有时间要去沪市一趟,会一会那些德国人!”
刘琅若有所思。
“会一会德国人?为什么?”
熊怀志不解。
“大众汽车的国有化率沪市一家可做不来,那得需要整个国家所有的厂子才能做到,而且,我觉得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可以引进一批德国的先进机床,绝对是一个提升工业化水平的大好机会!”
刘琅的思考要比熊怀志深刻的多。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国有化率速度很慢,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才完成,主要原因自然是国有企业水平不高,想造也造不出来。
而要想制造高尖端的零件,机床当然是最重要的,国家现在最先进的机床也是六十年代初从苏联进口过来的,后来在这基础上又自己发展了一些,什么车床、刨床、铣床、冲床等等,在种类上绝对不差,除了数控机床外国外有的国内基本都有,就是技术太落后,精细化程度太低,而国外都已经大规模使用数控机床了,控制系统都是电子化,当然,因为计算机还没有应用开来,此时的数控机床还无法与十多年后的相比,但在精细化程度上至上是国产机床的十倍以上。
刘琅觉得现在国家和国外在机床上的差距还不是太大,要是奋起直追,在十年之内还是有望拉近距离的,等到计算机控制的机床普及开来,想要追赶就更难了。
现在世界的产业结构还没进入到变革期,国外的机床充其量在电子系统方面比国内要强,双方的最大差距是人工控制和电子控制方面的差距,这个差距还不是太悬殊,算起来也是处在同样的直道上,而以电脑控制的工业化变革就是一个大弯道,及时改变就会利用这个大弯道进行加速行驶,没有改变就会一下子被甩的老远,
如果国家加速前进,或许可以在工业化变革之前拉近和西方国家的距离,然后在变革时加速,再次把之间的差距缩小,甚至完全可以超过对方也有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