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1 / 2)
这里没有森林,却有着像森林一样的山。道路蜿蜒在半山腰上,像藤子盘在树上,穿过来,再穿过去。
从山间的盘肠小道上看下去,左下方,那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只是一条细细的玉带。再从小路上抬起头来向更高的地方看去,在山腰间稍为平坦的地方、弯弯曲曲的地方……都排列着许多节木筒子,很像一条条被切断了无数节的巨蟒。那是当地藏民们为了能够喝到难得的泉水而专门设置的“涧槽”。这种涧槽是很奇特的。因为这一带地区特别缺少水源,居住在山峦中的藏人便设置了一种东西,那是用粗大的树干挖空了中心,使它成为一根管子似的东西。在山凸凹的地方接上这些筒子,使水顺着筒子里流出来,而不令其任意流到人们所取不到的地方。凡是顺水流下的转弯处或是遇到了短短的断层崖,便摆上更多的筒子来引水。泉水长年地流着,倘若因为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了流水的方向,藏民们就将筒子也一起移动。这样,山下的泉水有时在山石上流着,有时又必须顺着筒子流,一直可以流到藏民居住的寨子里去。倘若有人抽掉其中任何一段筒子,泉水就会从崖上飞散,而不能被人们所用。这种木筒子做成的涧槽又分成好几个支流,也就是说有好几个可以打到水的水口,供当地藏民自由地用水。在不生长森林、只露出青灰色和深褐色的山石上,排放着一排排的“涧槽”,使人们看起来,真是别有一股风味。
早晨,太阳虽然被山崖遮住,然而天是亮了。起床号响起来,各个红军连队的起床号在各个半山腰间嘹亮地响着,这一片交响乐似的声音震动了甜睡的山谷,唤出了娇羞的太阳,催起了满山的走得疲倦了、沉睡不醒的红军战士们。紧接着人喊马嘶,歌声笑声,炊事员的切菜声,铁铲碰铁锅的叮当声,小娃娃的哭声,母亲的低低的催眠曲声……混成了一片。山谷中立时又是一番景象。添了这些人,给深山僻谷长年幽静带来了气象一新的活力。
王二田从一个岩洞里钻出来,伸着懒腰,揉着眼睛。当他睁眼一看这巍峨的群山,不由吸了一口凉气。他回过头来,看见连长李冬生正在他身后站着,也是带着惊诧的眼光望着这莽苍的群山。
原来,他们站在一座大山的山腰,一眼就可以看见对面三五里远的山崖。在两山之间,隔了一条深深的断层沟。从沟南到沟北,两山相隔的路程直径只需半小时的工夫,但是除了飞鸟而外,人是腾跃不过去的。真正走起来,得翻下山沟再爬上山梁,走到对面的山上去。这翻上翻下的路还是棋盘似的看不清楚的崎岖小路。
王二田吃惊地看着这种山路,伸了伸舌头,朝李冬生说:
“连长,咱们多亏是走在前边,你看这山,爬了一天,才走这么近,够多急人。”他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要都碰上这样的鬼山啊,走上十年,我看,也走不出一百里地去。真糟心!”
李冬生看着对面山上的红军战士也都从山石缝里、岸石洞中、石头上爬起来,他很有兴致,便朝王二田笑着说:
“昨天你不是说,找中央红军去,北上抗日去,多远也能走么?这个山,就能走上十年?”
“嘿,连长,你可真是的,找中央红军,路上要全都是这种山,我就爬它一辈子。”王二田笑着说。
“光爬山爬一辈子?”李冬生摇摇头说:“革命大事呢?咱们留给谁?”
王二田笑了。他没有说什么。他默默地看着对面山上的战士们,一会儿,他又偷偷看看李冬生。连长已经显然瘦弱很多了。左臂上的伤口已经合上了,但看起来,左胳膊比右胳膊细了一个圈。而且,过江以来,连长更不怎么好说话了,总是一声不吭地走在连队前边,总是扛机枪,为战士背步枪。若有个别的战士在漫长的道路上走得心烦意懒,说几句怪话,发个脾气,李冬生只是默默地为这个战士背上枪,严肃地盯他一眼。那个战士就老实了,再抢过连长为他背的武器,大步地走起来。尽管这样,连长依然常常发怔,特别是一个人坐下来休息或是晚上宿营的时候。王二田猜得出连长在想着什么,想着谁,这次,他又看见连长站在那里,两眼直勾勾地盯住山峰。王二田实在忍不住了,说:
“连长,你得爱惜一点自己的身体啊!”
李冬生没有表情地看了看王二田,说:
“我哪里不爱护自己呢?将来,我还得给蒋介石找点麻烦哩!”
“连长,”王二田低声地说:“我知道,你想指导员。”
李冬生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指导员养好了伤和病,他也许比我们先会合中央红军!”王二田满怀希望地说着。事实上,他又何尝不想张孟华呢?还有,他的哥哥是死是活呢?他看了看李冬生,李冬生却盯着岩石。
“连长,我总有个想法,就是何干事和我哥哥他们一定不会牺牲的,他们还正在追咱们哩!”王二田这种感觉是李冬生也有的,也特别希望的。
“嗯!”李冬生没有表示态度。
“连长,你说他们能找上咱们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