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1 / 2)

加入书签

于琴进来了,对郑总说:“我们走吧。”

郑总点点头,对大家说:“今天我们算是暂时把家安下了,条件比较艰苦,大家谅解,等我们发展起来,要盖自己的办公楼、职工宿舍,到时大家就舒服了,创业艰难百战多啊。”

于琴看着张伟笑笑:“小张能适应吗?”

张伟挺挺xiong1部,笑嘻嘻地:“能,没问题。”

于琴又看着于林:“好好在这里呆着,有空多看看书,多学习,不懂的就问大家,特别是小张,明白吗?”

于林低下头,老老实实地回答:“知道了。”

于琴看着郑总,两人对笑了一下。

郑总说:“做饭的阿姨来了,你们收拾收拾,休息下然后吃饭,我先回去了。对了,小顾,你跟我回去,晚上海州有客户招待。”

张伟这才看到外面一个50多岁的大妈正在洗菜淘米。

郑总想得挺周到啊,有专门雇的厨师。

看来这吃饭是大锅饭,集体用餐了。

郑总他们走后,张伟看看天色还早,夕阳正红,对老罗说:“我们到后山区转转?”

老罗说:“好,我带你去熟悉熟悉地形。”

于林在旁边听见,拉着吴洁:“我们也去。”

于是,老罗带路,大家上了房子后面的后山。

后山不高,20多分钟就爬到了山头,山上都是竹林,微风吹来,飒飒作响。

站在山顶眺望远处,群山连绵,竹林成片,夕阳照耀下,绮丽壮美,无比绚烂。

山里的空气分外清新,天空格外清澈,叫人心旷神怡。

看看这里的山,想想北方冬天的山,张伟真的感觉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于林指指远处的一个村落:“看,那就是我老家。”

张伟顺着于林手指的方向:“哦,那村子不小啊。”

“是的,以前是个乡驻地,后来乡镇合并,撤掉了,不过也不大,就700多口子人。”

“在这山里,也算是个大地方了,从我们住这地方走过去很近,30分钟就到,我们买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到那里去。”老罗说。

“这村子里没有小卖店?”张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全村就10几口人,还都是老人,谁开小卖店?”

张伟点点头:“原来如此。”

“于林,你家里还有人吗?”

“有啊,我爷爷,80多岁了,跟着我叔叔在家的,我爸爸和妈妈都在海州。”

“你爷爷身体不错吧?”

“一般,老年痴呆症,上个月在山上抽烟,引着了火,烧掉了200多亩山林,幸亏扑救及时,好险啊。”

张伟看看一望无际的群山和竹海:“是啊,这里的森林防火可是很有必要,对了,这山里有没有野兽的?”

老罗:“有,但是不多,就是獾、野猪、松鼠啦等等,野猪多点。”

吴洁一听有点害怕:“那野猪伤人不?”

老罗呵呵一笑:“莫怕,丫头,动物都怕人的,不过在这山里不要乱跑,有很多村民下的套野猪的夹子,不小心会伤人。”

张伟:“老罗,你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啊。”

“呵呵,我比你们早来半个多月,当然熟悉了,另外,这地界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属于海州的,后来才划归兴州,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也还是有一些了解。”

下山回到公司,正好开饭。

阿姨做了几个菜,蒸的米饭。

大家7个人围成一桌,集体用餐。

张伟第一次吃到了冬笋,这是做饭的阿姨从山上挖的。

玲玲弄了一张餐后卫生整理表,大家以后轮流整理卫生。

今天是玲玲。

吃饭的时候,小明对玲玲和于林又说又笑,对其他人仿佛没看见,理都不理,偶尔点唬一下小童。

张伟也懒得理他。

饭后,夜幕降临,气温下降。

山里的温度确实低,张伟穿了一件棉衣,感觉浑身发抖。

老罗约张伟出去散步,张伟上楼穿军大衣。

一进房间,打开灯,一看小童已经进被窝了。

张伟一乐:“小童,干嘛这么早睡觉啊?”

小童躺在被窝里,露出一个蓬乱的脑袋:“晚上这——这么冷,又——又没电视看,不睡觉干——干嘛?”

“怎么?没有有线电视?”

“有,没电视机啊。”

“房东大爷那不是有电视吗?”张伟刚才上楼的时候听见房东房间里电视机的声音。

“大爷和大妈天天晚上看越剧,咱——咱看不了,还是睡觉吧。”小童的脑袋又缩进了被窝。

张伟笑笑,传上军大衣,下楼去找老罗,正好遇见于林。

“干嘛去?”

“出去散步。”

“我也去。”

“走。”

伞人顺着门前窄窄的柏油马路往前走。

山里的夜晚特别黑,路上的行人特别少,车辆几乎没有,漆黑一片。

老罗提了一个充电的大手电,打开在前面照路,哇塞,在这山野里好像是个探照灯。

张伟抬头看看天,不禁叫出声来,这天空太美了,无数的星星挂在夜空,繁星闪烁,仿佛又回到海南三亚那晚的夜空。

山里的空气太纯净了,环境太好了,张伟深深呼吸着冷清的空气,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要是伞人姐姐能和自己一起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星空下一起散步,聊天,该有多好。

可惜,网络还没有接通,无法和伞人姐姐说话聊天。

不知道伞人姐姐会不会着急地在电脑前等着自己。

“哇,”于琴哈着嘴里的热气:“手好冷啊。”

张伟:“你穿军大衣,来。”说着张伟要把军大衣脱下来。

“别,不用,”于林靠近张伟,把手伸进张伟的军大衣袖子里,摸索到张伟的手,握住,然后说:“借点温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