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睁眼说瞎话(1 / 2)

加入书签

当日在画舫上只有那么几个人,只要稍微一分析,不难将这个女帝的耳目给找出来。

首先,他将秦怀安和冯桂还有黄三给剔除了,因为小海曾说过,扬州的密奏有好几个年头了,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

剩下的就是武氏中的兄弟二人,武延秀和武崇训,同样可以排除。事发后的第二日清晨,武延秀就迫不及待地逼郑刺史提前打开城门回神都,亲自到女帝面前告御状,何必又写一封密奏?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

那么这个人选可就圈定在郑刺史和康大王二人身上,他们二人都有可能,但相对而言郑刺史的可能性又要大一些。

但凡充做帝王的耳目者,多是为政一方的官员,他们能直接接触民生,触及各种隐秘,而康大王不过是一武夫,除了折冲府中的那点事,余者,知道个屁!

郑刺史面有羞涩,好在酒酣耳热,倒也不是那么太显眼。他目光闪烁,内心在反复挣扎,良久,长叹一声,离席对赵无敌伏地跪拜,沉声道:“康,当日见事情闹大了,而那恒国公不依不饶,气势汹汹,断然难以善了。而恒国公一旦见了陛下,定要治公爷于死地,口中能有公平之语吗?为面陛下先入为主,对公爷不利,康自作主张,将当日之经过写了一封密奏呈送陛下案头。

然,事前未曾禀告公爷,而擅自密奏,实乃死罪也!”

原来如此,怪不得女帝在面对武承嗣父子告状时一言不发,面无表情,感情她早就对当日事情的始末了如指掌,自然能听出武延秀口中的不实之词。否则,本着恶人先告状,让女帝先入为主,天知道她一怒之下,会采取什么过激的行为。

郑刺史并没有做错,反而帮了他的大忙。而其作为女帝的耳目,恐怕也是身不由己。身为臣子,除非效法陶渊明安然于南山看菊,也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否则,你根本就无法选择。

赵无敌离席,伸手将郑刺史扶起,正色道:“公此番是有大恩于某,何谈罪责?但请上座,受某家一拜。”

“不敢,不敢,但求公爷平安,此天下黎庶之幸也!”郑刺史道。

二人谦让和推辞,到底是没有让赵无敌以尊拜卑,最后是举杯痛饮一大杯三勒浆,算是将此事给揭过。

小海见“细作”和安国县公同饮一杯泯恩仇,没有要打打杀杀的意思,就继续回忆起当日武成殿中发生的事情。

女帝登基后,武氏一族在神都者颇多,而其中血脉相近者的男丁,差不多都封了爵位,就连襁褓中的小儿也不例外,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这一日,并非休沐日,但有职司者皆要坐班,但到了午后时分,也就那么回事,有呼朋唤友去温柔坊中寻欢作乐的,也有偷闲抽空去打个马球的,只要不耽误公事,也没谁会约束。

至于没有职司的武氏族人,天天都是休沐日,那去的地方可就多了。温柔坊中饮花酒,东西市上买点稀罕玩意,甚至在小巷尽头某寡妇的榻上,以及城外的小庙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