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心与民心(2 / 2)

加入书签

赵孝成王说:“推倒国耻碑之事,影响重大,要与荀老夫子商议。”

临武君说:“君上!荀老夫子为将狼孟之地借给秦国,已经甚为生气。”

“咳!难哪!寡人难哪!”赵孝成王做出为难的样子,“秦国使臣威逼甚紧,寡人已是无计可施。临武君,你带上礼物代寡人探视荀老夫子,告诉他寡人的难处。秦国使臣要求推倒国耻碑之事,务必请他代寡人拿个主意。”

临武君迟疑不肯离去。赵孝成王烦躁地催促。临武君只好不情愿地离开。

在邯郸街头,赵国士兵如临大敌,全副武装盘査行人。百姓惊恐万状,听说是为了抓刺客,反而称赞有胆量。

临武君带着两名随从走进荀子书斋,随从把带来的许多礼物放下。荀子问临武君,这是何意?

临武君坦率地说:“鄙人奉大王口谕,特来探视荀老夫子。赵国的铜器在列国之中是非常有名的。你看,这是一件王宫中收藏的铜壶,精美异常,世间少有。漆器在当今以楚国最好,你看,这件漆盘上漆有龙凤鸟&……”

荀子打断临武君的话:“临武君!大王不听荀况之言,我要这些礼物何用?”

“老夫子,大王也是无奈呀!”临武君为赵王开脱。

荀子请临武君对面坐下,问道:“临武君!我听说大王要你缉拿行刺秦国使臣的凶手是吗?”

临武君说:“杀死使者,特别是秦国的使者,此事不小呀!”

荀子问:“凶手抓到了吗?”

临武君摇头:“踪影皆无。

荀子严肃地说:“临武君,我是不赞同这种刺杀行为的,尤其是对于一国的使臣。然而由此也可窥见民心呀!荀况与大王初次相见,一同议兵之时,我就讲过,强国强兵之本在于一民,在于争取民心。大王接受荀况谏言,在太庙前立下了国耻碑,民情振奋,赵国大有希望。可是,秦国使臣将一株还阳草送给大王,为他的爱妃治病。大王就抛却四十五万将士生命的巨大仇恨,奉献狼孟之地讨好秦国,图求苟安。民心因此而怨愤,怨愤则生出不测之事端。在所必然,在所必然呀!不知大王可有所觉察么?”

临武君摇了摇头。

荀子激动地说:“我把《修身》那篇文章送给他,意在劝谏大王,身体力行,做民表率。你想成为百姓称道的君王吗?那你就要修身。你想成为一统天下的君王吗?那你就要立德。一个国家,如果义胜过利,就是安定的时代;如果利胜过义,那就是混乱的时代。君王重视义,义就能胜过利;君王重视利,利就要胜过义。君王无志无德,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天下还重,将如何立国?又用什么去让百姓和他一心呢?”

临武君想到自己此行的使命,便劝解说:“老夫子请息怒,赵国千疮百孔,积重难返,大王也有他的难处呀!”

荀子压压心头的火气,感慨地说:“如今正处在乱世之年。越在乱世,越需要丨目念,需要礼义,需要道德,越需要君王率先去身体力行。这样,道德和礼义将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支柱,一种凝聚民心的至宝,一种无敌的力量,而胜过千军万马。如果连君王都失去信念,不相信大道正理,空有其言,无有其行,甚或行与言相悖,还怎么能够重振国家,怎么能够担当起一统天下的大任呢?莫说去统一天下,恐怕连自己的国家也难以保全!”

侠虎突然越窗而入。临武君以军人的机敏立即抽出墙上挂的宝剑,质问:“你是何人,胆敢闯入上卿府邸!”

侠虎说:“你是临武君吧?我就是你要捉拿的刺客,怎么样?捉拿我归案吧?”

临武君愤怒地欲上前擒拿。

荀子止住临武君:“且听他讲。”

侠虎向荀子拱手施礼:“荀老夫子,侠虎冒昧到此,只想对老夫子表明作为一个赵国百姓不屈强权的决心,绝不想连累荀老夫子。追捕我的兵士就在府门以外。临武君,请你把我带走吧!”

听到侠虎的述说,临武君迟疑了。

李斯急促进门来:“老师,府门外有兵士说,行刺秦国使臣的刺客,逃入了我们府中,一定要进府捉拿刺客!”

荀子问临武君:“从荀况府中捉走刺客,这样好吗?”

临武君看了看荀子,又看了看侠虎,走出书房,他向冲进院内来的兵士大声斥责:“你们要做什么!这里是上卿府邸,是你们随便进入的地方吗?”

临武君的两名随从应声走进书斋。临武君手指侠虎:“把他带走!”临武君的随从立即把侠虎抓住,带出门去。

荀子吃惊地问:“临武君!……”

临武君平静地说:“荀老夫子!请您放心,鄙人绝不是一个卑躬屈膝的小人。”

荀子依然不解。

临武君不再解释,他说:“老夫子,鄙人此来是秉承大王意旨,向您求教一件大事。如今秦国使臣提出,为了秦赵两国修好,赵国必须推倒国耻碑。君上请您代他考虑,此事如何做才好。”

“考虑什么?让我考虑什么?……”荀子闻言愤怒,“国耻碑!它是国家的灵魂,赵国人的心!你去向大王说,人心岂是可以随便摘去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