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 专场拍卖(1 / 2)
第1453章 专场拍卖
至于那一方“灵龟吐墨”澄泥砚,肯定要留着自己收藏,或者自己用。
那种带特殊功效的文房用品,就这么换成现金实在太可惜。
叶青看过徐景行拿出来的三件老物件后,有些不甘心的问:“就这些?”
“这还不够啊?”徐景行好笑的说道:“三件里两件压轴级别的极品,一件名气很大的小精品,搁任何一家拍卖行都能撑起一场中上等规模的拍卖会了,还不满足?”
叶青这才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主要是你这里的好东西实在太多。”
“别老惦记着我。”
“那之前谈的你的专长拍卖会,不会反悔吧?”
“不反悔,绝对不会反悔,”徐景行无奈道:“但你总得给我一些时间好好准备准备啊,专场拍卖哪有那么快的?”
所谓专场拍卖,就是指拍卖某一个人的作品,比如说顾景舟专场拍卖会上,拍品全是顾景舟的作品,齐白石专场就全是齐白石的作品。
一般来说,能让拍卖行搞专场拍卖的都是真正的名家,而且光名气大还不行,拍卖品必须有行情,作品存世量和交易量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这才能玩得起专场拍卖。
像王羲之那样的书圣,名气倒是够大,但没有传世作品,那专场自然开不起来。
当然,到了现在,大大小小的拍卖行多了,各种各样的专场也就与日俱增,除了名家专场,还有各种分类专场,像书法专场、瓷器专场等等,只要能分到一个分类里都可以分个专场出来。
不过现代艺术品专场拍卖还是挺少见,单个人的专场拍卖就更少见了,只有那些真名字很大作品很有市场的大师级画家才有开专场拍卖的资格,普通从业者能搞个个人书画展就不错了。
但徐景行不一样啊。
他在民间的名气不是很大,作品几乎没怎么公开售卖过,虽然也卖出不少天价作品,但很少有人宣传这一点,大部分都是悄咪咪的就成交了,成交之后也没人炫耀。
首都店开业之后倒是传出去一些小道消息,但也就是小道消息而已,正式的新闻报道一篇也没,靠谱的文字、图片信息都很少,只有一小部分在网络上流传,跟那些动则登上新闻头条的昂贵艺术品拍卖消息相比,简直低调到不能再低调了。
但是在首都这块的高端消费圈子里,他的名气也很大很大,大到几乎超过了任何一位艺术家,就现在,他那些个能滋养身体的作品一出现在市场上就会被人抢购一空,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这个市场饱和。
所以他真要开一个个人专场拍卖,绝对不怕空场,更不用担心赚不到钱,无非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至于静维拍卖行更会在一夜之间跻身国内拍卖行业中的顶层,成为可以跟那些国际性大拍卖行相互角力的存在。
如果静维拍卖行能隔三差五的就弄一件他作品出去拍卖,那效果简直要爆。
当然,这么搞的话,徐景行多少会损失一些现金收入,毕竟他的作品到拍卖行走一趟,手续费、税费都要比他在手工店里直接成交要高不少。
但是对静维拍卖行的好处却很多,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可以带来大量优质客户,优质客户在手,这每年的营业额肯定会涨,运营的好,真能涨疯了。
要是把徐景行的作品当成招牌来运作,那更是一件无上的利器。
如果徐景行跟静维拍卖行没有那一层关系,这事儿其实很难运作,但徐景行是静维拍卖行老板的儿子,相当于垄断了徐景行的作品拍卖权,还不用担心徐景行会被其他拍卖行挖走,是个合格的经理都能把这样的优势转化成大堆大堆的营收。
这个专场拍卖,就是叶青主动提出来的。
其实早在知道徐景行的身份之后,叶青就有过类似的提议,当时的徐景行还没有涉足玉雕行业。
现在的徐景行跟当时的徐景行相比,他的影响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且当时的徐景行还不太乐意跟叶青合作,因为产量跟不上,他的作品档次也不算太高,弄个专场拍卖都不知道顾客会不会买账,万一大量空场甚至流拍,那还不够丢人的,所以当时的合作他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弱势一方,相当于是在占拍卖行的便宜。
可现在呢,情况截然相反,他的作品根本不怕找不到买家,他在静维拍卖行开专场拍卖,是拍卖行占他的便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