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神来之笔(月票)(1 / 2)

加入书签

听了陈凯之的话,刘贤颇有感触地点点头,似乎觉得陈凯之的话有道理,他从前是主簿,和那些在庙堂上高高在上的清流们不同,自然晓得,莫说是贫苦人家,即便是还算殷实的人家而言,让子弟们读书,也是一件负担极大的事。

可如此大的负担,想要读书出头,却是太难太难了,别说是进士、举人,便是想考一个秀才,那也是千难万难,没有足够的利益催动,单凭不厌其烦地说什么读书明理,有个什么用?

此时,只见陈凯之又道:“所以啊,世上任何事,想要做成,都得诱之以利,让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就不需去宣讲,大家自然而然也会肯拼了命一般的用心去做了。就如在这山上,能识字的人便有看得见的好处,如那吴薇一般,可以做工长,一年有四十两银子,如此,人人都肯下功夫去读书,去识字。”

“人读了书,识了字,便开始有了想法,可千万别小看这想法,不读书的人,是最安分的,因为眼界小,一辈子局限在一处,也难有什么志气,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可读了书,心思就活了,就希望更好的生活,就不再只是着眼于吃穿这个层次,想要干一番大一点的事业。”

刘贤却是诧异地道:“可是……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是人人的心思都刁了,将来谁来做工,谁安分守己地在山上为奴?”

陈凯之不由笑了,道:“你可有想过一件事?这座飞鱼峰有多大?方圆不过数里罢了,这巴掌大的地方,所能容纳的,也只有这些人,说难听一些,这里只是一个村落,若我在此,放在外头,也不过是一个村里的财主罢了,固然拥有一村的土地,一村的人丁,可又有什么作为?”

“不过人贵精不贵多,人口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他们读书识字了,若真有本事能够去参加科举,那也由着他们,可我想,参加科举,他们还差得远,可读了书,又懂冶铁、畜牧、种植,那么,何不如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更好地冶铁、畜牧呢?”

“其实,只要给他们一个希望,他们就会追逐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若是冶铁也能成才,他们自然也就愿意去琢磨如何更好地冶铁了,我在图书馆里,放置了许多书籍,足够让他们努力去读,去学习原理,将来改进工艺,这些人才可发挥更大的价值。”

陈凯之倒是很有耐心地解说了一番,刘贤对于陈凯之的愿景,其实也是似懂非懂,不过细细想来,这公子反正日进金斗,家产丰厚,自然有的是条件去尝试了,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听从他的吩咐,尽心去把公子的吩咐的事情做好罢了。

想开后了,他便笑了起来道:“说起来,今日山下开了一间善庄,还真是热闹非凡,京师里不少人去了,小人听山里采买的人回来说,便连赵王也都亲自去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宗王,因为人太多了,京兆府还亲自调拨了人去维持秩序呢。”

陈凯之不要惊讶地道:“一个小小的善庄,怎么这么大的声势?这善庄的主人,背景也太过深厚了吧。”

这哪里是深厚,简直特么的是吊炸天啊,一个店铺开张,莫说是京兆府派人去道贺,就算是京兆府的一个都头去,那都算是脸上有光了,可是这么多宗王还有官员跑去凑热闹,甚至连当朝位高权重的赵王都去了,这就已不是背景深厚这样简单了啊。

刘贤很快就解开陈凯之的疑惑,道:“公子,这家善庄的主人,乃是那位方先生,方先生名动天下,不知多少人对他俯首帖耳,据说郑王殿下甚至亲自请了他去郑王府里住,不过这位方先生是个高士,他不慕名利,视金钱如粪土,唯一心心念念的,却是流离失所的穷困百姓,正因如此,才开了这么个善庄,筹措银钱,广施恩德,哎……方先生之德,实是让人敬佩啊,此等大贤,怕是百年难出一个,今日善庄就已经开始施粥了呢,无数的流民,无不感恩戴德,将方先生视为父母。”

卧槽……

吾才师叔竟做大善人了?

陈凯之突然觉得自己也是醉了,可细细一想,这一步旗,真是妙啊。

吾才师叔现在大名鼎鼎,无数人想借此机会去拉拢他,而他趁这个机会,善庄一开,不知多少人肯捐纳钱财,一方面是买一个好名声,另一方面,这位方先生和几个宗王交好,大家定必也想借此机会在宗王面前表现一番。

便连几位宗室王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吾才师叔的财源了呀,否则,人家欣赏他,虽会送一些名画、珠宝,这东西虽好,可是要变现却不容易,现在好了,直接真金白银,童叟无欺。

这部分钱,天知道吾才师叔要克扣掉多少,可即便以他的性子,贪墨掉一大半,可依然还有许多银子投入了善庄,他到处施粥,本来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是会引起朝廷忌惮的,可现在有这么多的宗王给他捧场,京兆府会敢找他的麻烦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