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应对世家豪族(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即使是张道陵这位有着深厚家世渊源的张良九世孙,他比张角早建立五斗米道数十年,可依旧没让五斗米道传道天下,特别是大汉的世家豪族,除了巴蜀一地,其他地方信五斗米道的世家豪族却是不多。而张角不过是偶然得到了《太平清领书》,却可以一跃成为布道天下,广为人知的太平道“大贤良师”,可见张角的出身绝对不低。

甚至于他的太平道能同时在大汉的上层世家豪族和下层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无论涵盖面、组织度还是理论高度,都比现在甚至以后许多宗教厉害的多,要说没有他的豪族出身的缘故,是怎么也说不通的。毕竟在那些亲善太平道的世家豪族,除了那些利用太平道的世家豪族,信奉太平道的也不少,既然能被他们信奉,自然这立道的人身份也必须有一定高度才行,否则,泥腿子建立的教派,即使再有名,能被世家豪族所推崇也是很难。

而且,张角传道以后,他的生活也是一直未变,据伏泉所闻,现在的张角可以说是钜鹿一土豪中的土豪,他的家族因太平道之故昌盛。原本就是豪族的张家,因为张角所立太平道,收敛钱财甚多,传闻可以堆积如山,一般的诸侯王也没有张角那么豪。甚至于张角生活也十分奢侈,非锦衣不穿,非美食不吃,家中姬妾可比伏泉现在的十余名多了百倍不止,可谓是日日笙歌,这可如后世所传的带领被压迫的平民百姓反抗昏庸黑暗的汉朝的领袖贫苦道人“大贤良师”张角的形象并不相同。

因此,即使黄巾真的夺了大汉天下,充其量又是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不过,这个王朝和其他封建王朝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为主体的封建王朝而已,和后世的太平天国如出一辙。

当然,这新的王朝建立,张角等起义的组织者成为了王朝的统治者,而那些支持他的豪强世家,继续成为新王朝的统治基石,再一次千秋万代的发展延续,而那些一直跟随张角,甚至捐钱捐物的贫苦百姓,其中有战功的或许会一跃翻身,而大多数,除了做太平道王朝的兵员之外,可能也只是成为一个新王朝的奴役对象而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纵然王朝变了,该受苦的依旧在受苦,真正受益的只有那些领导者而已,张角等人如是,支持他的世家豪族如是……

想到这里,伏泉心中也是思绪万千,自从西汉后期,世家豪族崛起以来,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基石都是当地的豪强世家,即使是后来科举盛行的宋明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科举除了让豪强世家受益以外,也给了贫寒出身的穷苦百姓一次翻身的机会而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很好的解决了王朝社会上层和底层的激烈矛盾,只是却也为王朝武事暗弱埋下了祸根。

当然这些都不是伏泉该想的,现在在他眼里,最重要的却是思考以后如何应对豪强世家而已。毕竟离黄巾起义还有四年时间,今日他又切切实实的见到了黄巾贼人,一种越发紧迫的心情涌上心头,或许他也该思考黄巾之乱后,自己该何去何从了。

大汉现在就是一艘全身都破洞的小船,一场波及全身的浪花就能让它淹没,想要修补极为不易。因为即使修补,也不是会有多少人暗中使坏,却也并非不可,而对伏泉而言,走一步看一步,未来到底如何自处得看形势,而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后面那风云涌动的时代,毕竟纵然是自己掌了权,可没有一个切实解决当今大汉从上到下的矛盾的办法,估计自己最终也会失败。

如今,外戚、宦官、士人的矛盾是大汉现在朝堂上层争斗不休的原因,而在社会,世家豪族、贫苦百姓之间的尖锐社会矛盾却是更加激烈。这其中,士人多数都是出身于世家豪族,而世家豪族都是以家族发展为己任,这些士人自然是以他们的利益为主,当然要一面在朝堂夺利,一面在社会剥削,最终当王朝再也给不了他们更多的利益,甚至限制他们的利益,而基层的百姓也在反抗时,他们的选择自然是让基层百姓反抗旧王朝,自己从中牟利。

毕竟旧王朝要打击这些反抗的基层百姓,只能依靠那些世家豪族,依靠那些士人,而一旦世家豪族在这次帮助旧王朝里没有得到太多实质性利益时,那么他们的选择也就只剩一个了,那就是换了这旧王朝,选择一个新王朝支持,这也是历史上汉末的真实写作。

任何时候,世家豪族,从来都是和百姓相对立的,怎样从两者中间寻求平衡,无疑是一个难题,东汉的历任皇帝都在寻求方法,可无一都没有太多建树,而且因此也诞生了外戚、宦官这种内朝团体。

到了如今,伏泉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世家豪族是他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一个团体,欲伐天下,掌控王朝,缺不了豪族大家的相助,可此事于他而言有利有弊,利者自不待言。

说弊的话,当年光武帝刘秀依靠地方豪族取得天下,登基后想要丈量土地,核实人口却遭到豪强极力阻拦,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帝只得不了了之。毋庸怀疑,这是明目张胆的打脸行为,打的还是天下之主的脸,可大汉却对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著名的“党锢之祸”虽然有宦官集团争权的原因在内,但不可否认,也是因有皇帝向限制代表世家豪族的士人的利益而允许产生的。

限制打击世家豪族,这是必须的,然而还得有个适度才行。想到此,伏泉感到他若是掌权,就必须大力提拔寒门才是,但这其中不能过度,否则只会重走大汉历史上的老路。或许,盛唐的一些制度倒是不错,例如科举、军功授爵降爵。不过,进行科举的话,他可不能走到后来宋明的路子,王朝有底层人士向上的路子,但也不能断了武备。

军功授爵制和科举制并行,治理地方靠科举,而武备则实行军功授爵讲爵的制度,当然这一切任重而道远,只能靠时间慢慢摸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