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阆中(1 / 2)

加入书签

两日后,天气秋高气爽,十分舒坦,汉军大营里嘈杂呼喝声不断,一队队汉军士卒大战之后,便已休整完毕,随时可以再次出兵迎战叛逆。只是,兵卒想要立功,而中军大帐里的将领文士们,此刻却是吵翻了天。

“北上葭萌,先平蛮乱,再东进巴郡,巴郡大江西部已为贼有,蛮人兵少,四处攻城所需兵马什七八,余者老弱多分布所占九县驻守,此诚用兵良机也。又先前溃逃蛮兵北逃者甚多,一部已入梓潼,此时进军,亦可援梓潼,中郎若为益州事,当速北上,以救父老。”

“如今巴郡告急,江州被破旦夕之间,此危亡之秋也。中郎理应带兵南下,先破德阳蛮兵,再入巴郡,直奔江州,保得江州,则巴郡安也,江州若失,巴郡不保,恐朝廷治罪,中郎危矣。”

“非也,吾军数万之众,非蛮军可比。蛮兵屯驻两县,每县唯数千人也,今选良将分兵平之,一战而定,何需辛劳?”

……

中军大帐里,伏泉手下将帅谋士说得不可开交,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的战略构思,以及进军方案,总体上来说可取的也就是两个策略,无外乎是北上葭萌和南下德阳。

如果先打葭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在梓潼继续收拾北逃的蛮族败军,又能平定葭萌,随后入巴郡蛮兵后方。根据所得情报,蛮人此次叛乱大概有兵五万余人,寇广汉郡有近两万人,寇巴郡有近三万人,其余老弱之人都分布在巴郡西部九县驻守,蛮人可谓是后方空虚极了,所以北上的话,收复巴郡失地很有必要。

但是,如果北上,那么就面临一个问题,巴郡郡治江州的话,汉军就不能救援了。倘若在汉军攻打蛮人后方时,江州被破,巴郡局势会更加败坏,到时候一向只问成绩结果,不在乎过程的天子以及朝堂衮衮诸公,会不治罪伏泉吗?

好的结果可能是功过相抵,令自己继续平叛,而坏的结果就是槛车征诣廷尉,治罪下狱,毕竟天子和朝堂诸公连萧瑗不能战胜板楯蛮都不能容忍,能容忍你坐失一郡郡治之地?

注重结果,不问过程如何,这一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治理朝政的方向,就像后世天朝各种唯结果论一样,自古至今,从未改变。当然,以伏泉外戚的身份,即使治罪,也不会太重,最多也就是罚金或者削职赋闲,但无疑这会对他以后的仕途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政治仕途,从你步入朝堂开始,就绝对不容许出错,站错队,治政错误,一旦在当权者眼里留下不好印象,最终的结果只有政治生涯的终结,除非当权者后来想起你,需要你,仅此而已,所以这条计策,平蛮先期容易,但后果太过凶险,祸福难料。

而如果南下的话,平定德阳蛮乱,再救援江州的话的确是是不错,伏泉本身也是如此考虑的,但是这次广汉与板楯蛮交手,却让他不敢如此。自己近三万人,竟然差点被蛮人逆推,板楯蛮的战力有多强悍可想而知,而围着江州的可是数量与自己差不多的蛮军,自己有把握能战胜他们吗?

说实话,伏泉心里感觉很悬,若是自己手中有大汉三边幽、并、凉三州的精锐在手,肯定不惧,但是蜀地这承平日久的郡兵,他真的没有把握。这也是自己就没有考虑过帐内部分人提议的分兵策略的原因。

的确,他们都是智谋之士不假,但是打仗靠的不仅仅是智谋,而是综合自己军队各方面的问题,一一考量,才能定下每一步的作战策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便是这个意思,战争不是无脑的强行命令士兵,就像你命令一群陆地的旱鸭子部队,去水上和人家水军肉搏,还未战斗你便失去了先机了,且不说旱鸭子部队有没有水战的战术经验,便是士兵的身体素质,到了水上,十成战力估计首先便失去三、四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