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备战(1 / 2)

加入书签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度当局同样没有打算谈判。

48小时的临时停火,无非是要让部队做好反击准备。

其实,印军已经为反击行动准备了将近10天。

虽然看上去不大可能,但是就在这10天内,从新德里出发的两个装甲旅,也就是那两个装备了“阿琼2”的装甲旅到达了伯坦果德南面的军营,此外还有10多个旅完成了进攻前的部署。

其实,印军的意图也很明显。

哪怕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印度高层还存在那么一点幻想,印军的高级将领也早就认清了局势。

夺回查谟?

显然,那是在做梦。

不说别的,印军根本就没有能够突破巴军防线的装甲力量。

斯利那加?

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以当时的情况,印军能够争取的最好的结果,其实就是控制住查谟附近,准确说是克什米尔南部平原。

其实,这也是印度当局的底线。

为啥?

只要这一部分地区还在印军手里,印度当局就能宣称仍然控制着克什米尔,只是其中一部分地区沦陷。

相反,如果丢掉了整个克什米尔,那就完全没得谈了。

通过谈判来保住最后几百平方千米的土地?

显然,印度当局并不认为巴基斯坦会因为谈判就放弃进攻。

摆在印度当局面前的问题非常现实。

如果没有能够在48小时的临时停火时间内跟巴基斯坦达成协议,那么巴军就会立即重新发动进攻。

以印军的实力,能够守住最后那几块土地?

显然不可能。

谈判?

关键是,印度当局能够接受巴基斯坦当局提出的谈判条件吗?

现在,主动权在巴基斯坦手里,打与不打,对巴基斯坦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要想通过谈判保住最后几块土地,印度就必须在谈判中做出巨大让步,特别是承认巴基斯坦当局提出的主张。

能接受吗?

用几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去换取几百平方千米的土地?

要是能接受,印度当局早就妥协了。

正是因为不能接受,战争还得进行下去,所以印度当局没得选,必须让印军增强在克什米尔的投入。

问题是,10多个旅,能做什么?

当然,在克什米尔南部地区作战,印军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这就是,能够依托本土的交通体系,特别是铁路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从而大幅度减轻后勤保障的难度。

相对而言,巴军的情况就糟糕得多了。

在查谟附近,还不算什么。

关键是在克什米尔的东北部地区,巴军在很多地方只是夺取了印军的据点,并没有构成完整的防线。

这些据点,能够迟滞印军的进攻,却未必能够挡住印军的进攻。

当然,在突破了巴军的防线之后,印军同样要面对交通条件恶劣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巴军主张围绕着伯坦果德打一仗的关键原因。

围绕着伯坦果德打一仗,消灭印军的有生力量,才能重创印军,扼制印军在东北方向上发动进攻的企图。

为啥?

对印军来说,伯坦果德不容有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