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 狂飙突进(1 / 2)
说起鬼子在临近海参崴这一侧构筑的所谓“东方马奇诺”防线,说实话不说虚有其表徒有其名,但跟真正的还未完工的马奇诺防线比起来都有天壤之别。
根据苏军掌握的情报,日军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这条防线,但它依然很不完善。日本关东军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苏军会以远东红旗方面军作为主要的突击方向,因此在该部正面构筑了相当多的工事。
而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进攻正面上遍布难以通行的沙漠,又有大兴安岭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作为屏障,因此日军认为这个方向的威胁不大。
按照这种判断,日军不管是防线的构筑还是兵力的配置都呈现出东重西轻的趋势。也就是在布柳赫尔这一线日军的实力比较强大、防线比较坚固,而在梅列茨科夫那边,则松懈得多。
可以想象,如果苏军避实就虚让后贝加尔方面军担任主攻,以布柳赫尔作为吸引日军注意力的铁毡,恐怕是能打尿关东军的。问题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前面说了,苏军实力不足,跟历史上相比整整少了一个方面军,这导致苏军在兵力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不能立刻就开展全面的进攻。
按照军委的设想,在1944年远东方面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条——那就是突破日军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占领牡丹江、佳木斯、东宁一线,为来年的全面反击做好准备。
对于远东红旗方面军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日军在沿着与苏联滨海地区接壤的山区构筑了与原始森林以及山地连接在一起的筑垒地区。这里遍布着大量的混凝土工事和天然障碍,对于这些障碍物日本将军们相当的有信心。他们认为苏军如果打过来,就必须逐次突破各个筑垒区域。强行通过山脉和原始森林,也就是必须采用一种要求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和大量大威力杀伤兵器的最困难的进攻模式。
实际上苏联红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布柳赫尔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航空侦察。认为这样的地形很不利于红军展现己方绝对的装甲优势和火力优势,哪怕是他本人信心也不是特别的充足。
在他给军委的报告中也能体现这一点:“日军精心构筑了工事群。虽然这些工事都是一些不连接的碉堡群,跟马奇诺防线那样的整体防线差之甚远。但不可否认,日军极好的利用了地形优势。可以想象我军在这样的地形上难以展开,不易发挥出机动和火力优势……我这里需要一名山地战专家……”
那么红军当中有这样的专家吗?你还别说,真有,梅列茨科夫就是这方面的达人。对于森林、湖泊密布,道路稀少的地区进行攻势作战梅列茨科夫已经是得心应手了。之前在一滩烂泥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他就干得不坏。不光是他经验丰富,连带着跟着他的小伙伴克雷洛夫、别洛博罗多夫、奇斯佳科夫和渣和瓦塔耶夫都有着丰富的相关经验。
军委之前之所以任命梅列茨科夫担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就是有相关的考虑。只不过让军委没有想到的是。布柳赫尔会如此干脆利落的承认他对于相关地形的战斗缺乏信心,请求军委给他派一个相关专家。
不过布柳赫尔的请求也让军委轻松了不少,军委怕的就是布柳赫尔咬牙硬撑,那样真正打起来了就要坏菜。现在布柳赫尔主动要求,让军委一下子就轻松了。
所以军委很快就做出了人事调整,布柳赫尔依然担任远东红旗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也继续担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不过梅列茨科夫还要兼任布柳赫尔的参谋长。具体的来说,布柳赫尔负责远东地区的总体,而梅列茨科夫负责具体指挥作战。
梅列茨科夫到任之后立刻开展了战役准备工作。包括各种物资。器材的准备以及情报的搜集,必须保证部队能强度乌苏里江,并且在森林茂密的崎岖山地上行军。
从地图上看。对于远东红旗方面军来说最直接的进攻路线就是沿着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一线推进,东满铁路将保障方面军的物资供应。但是这么明显的事儿日军也能看得到,比如绥芬河已经被日军修筑成一座坚固的要塞。实际上这一线都是一群群的要塞,看上去坚不可摧。
对于一般的将领而言,这样的战斗就很难打了,几乎只能硬啃,但是梅列茨科夫不是一般的将领,他经过仔细的研究认为这个仗完全可以打,而且损失还不见得很大。
梅列茨科夫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呢?因为他发现日军的这些要塞都是单个的点。也许在地图上排成一线很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这些要塞仅仅是一群互不相连的筑垒工事。而这就给了梅列茨科夫可乘之机。
梅列茨科夫很清楚在这样的地貌上并不能采用红军在东欧已经操练得很数量的大纵深作战。这样的地形上发起一场纵深上百千米的合围太不现实了,所以梅列茨科夫决定打一个浅近纵深的合围。仅仅把日军部署在前线的要塞合围、歼灭,而不是把合围圈的封闭地点选在一个后方的通信、交通枢纽上。这样既能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又能防止敌人逃出包围圈。
梅列茨科夫将远东红旗方面军的四个集团军(含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都部署在第一线,在传统的军事思想中,这样的部署方式没有预留预备队,似乎是很冒险。但梅列茨科夫有其道理,在这种糟糕的地形上把整个集团军作为预备队留在战场后面毫无意义。因为前线一旦打不开局面,这些预备队因为糟糕的交通状况根本就顶不上去,而且还会恶化本来就很糟糕的交通状况,上上下下的一起堵死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不如将所有的集团军全部放在一线,而命令集团军、军、师这一级预留一定的预备队在一线,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投入战斗增援第一梯队。
事实证明该。梅列茨科夫的部署十分巧妙,完全出乎了日军的预料。比如第5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进攻路线上地形极其复杂,还有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把守着。关东军认为这里是万无一失的,甚至不认为苏军会愚蠢的攻击这里。自然的是防备松懈。
而梅列茨科夫是怎么干的,他不光攻击了这一地段,还投入了相当的坦克和重炮。第五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相互配合,一南一北向着牡丹江发动了钳形攻势,狠狠地在这个区域插了两刀。
说起来,日军在这一地段的防御配置可是相当的强悍,有虎头要塞、庙岭要塞、观月台要塞、鹿鸣台要塞和东宁要塞顶在第一线,稍后的部位还有两座大型要塞(半截河要塞和绥芬河要塞)。
就拿绥芬河要塞举例子。筑垒区域长达四十公里,一般地带的纵深十到十五公里,而公路线纵深达到三十公里。在这一片筑垒区靠近边境的地段有四个据点,每个正面在2.5公里到10公里不等,纵深也达到2.5到9公里,沿东满铁路南段掩护着从东面通向绥芬河的道路。这四座据点占据了绥芬河40公里正面的25公里,还伴随有小规模野战工事穿插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