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 最佳首相张伯伦(2 / 2)
他与丘吉尔是两类完全不一样的人,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领导者。
比起好战的丘吉尔,张伯伦其实是很企盼和平的。但是做没做到点子上。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看到了各个国家因为战争而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民不聊生的情景,便决心不能让世界再次发生战争。随后,他作为保守派代表参加了竞选。其间,他在英国各地积极举行演讲,宣传“投他一票就多了一份和平”等积极用语,煽动民众去投选他。很快,他的得票数就位列第一。不久,就登上了首相的宝座。在他的带领下,英国开始重建,改变一战时期流传下来的风气,英国成为殖民地霸权以及海上霸权的梦想甚至又将重新实现。
但这个梦想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上的——假如没有莱因哈特!
实际上,张伯伦一面实行绥靖政策,但同时也一刻都没有放松警惕,秘密战备。
他在当时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丘吉尔批评他不重视加强国防开支,但是工党则称他为战争贩子。
最终他在1935年大选后提出征收国家防卫贡献税,以税收补助军工,结果又引来各方猛烈抨击。虽然备受抨击,但张伯伦的其他经济政策倒是有效的,他采取了一种被称为“理性化”的政策,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由政府购买陈旧的工厂和矿山,令其倒闭,使得新工厂有条件成立。由于这项政策,到了1938年,英国已经具有用世界上最新技术装备的工厂,有生产最新式武器的能力。
可以说,丘吉尔后来使用的很多有利条件,都是张伯伦为他开拓出来的。丘吉尔,只不过是站在张伯伦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仅此而已。
张伯伦在位时,爱尔兰希望完全独立成为共和国,制订了一部新宪法,只承认英皇为最高元首,并且自管对外事务,其他则完全独立。张伯伦考虑到当时欧洲的局势,希望一旦发生战争,爱尔兰不会加入到和英国敌对的一方,因此作出许多让步。
特别是张伯伦和爱尔兰第一任总统德瓦勒拉还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当时两人达成的协议中,爱尔兰收回了英国控制的三个港口,但赔付英国一千万英镑。这个协议招致了英国国内的一些反对,尤其是来自丘吉尔,但保守党多数没有支持丘吉尔,后来的评论认为这个协议为在战时爱尔兰支持英国铺平了道路。
如果不是张伯伦的努力,戈特现在这番迁都爱尔兰岛联合爱尔兰的策略,更不就进行不下去!
而且在张伯伦主政后,英国军费占GDP的比重从1938年的7%猛增至1939年的18%。虽然这一比重仍低于莱因哈特德国的23%,但对于刚摆脱经济衰退的英国来说已是勉为其难。
但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英国空军还因经费短缺而实力衰弱,难以抗衡崛起的第三帝国。
而如果说谁是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再造皇家空军”的幕后功臣,那位一直被后世痛斥为“助纣为虐”的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恐怕才是真正该背尊敬的功臣。
传统看法多认为,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是软骨头的表现,却忽视了张伯伦的所作所为、真实意图和他所处的历史大背景。
为筹措和增加军费,张伯伦曾经向议会提交草案,打算向因重整军备而大发横财的军工巨头征收超额利润国防税,但600多名议员几乎无人支持他。同时,张伯伦又启动了4亿英镑国防公债发行项目,同样没能得到资本界响应。
可以说,张伯伦为加强本国战备,已经穷尽了他在体制内所能想到、用到的一切办法。
这,才是英国能够坚持到今天的真正原因!
在丘吉尔及其党羽的煽动下,很多人都骂张伯伦懦弱胆怯,只知道绥靖政策纵容德国。
不过没有人能指出,如果英国当时不实行绥靖政策,结果又会有什么不同。
那时法国不愿意发生战争,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美国保持孤立主义,英国在当时主要列强中实际上没有同盟者。张伯伦利用这段时间加速英国重整军备计划,健全了雷达防御系统和空军的更新,这一切对于后来的丘吉尔发起战争起了巨大的关键性作用。
最恼火的是,丘吉尔还浪费了张伯伦无数的努力,被同盟国一路平推到伦敦。
平心而论,如果让张伯伦来领导英国打下去,成绩未必比丘吉尔差。
至少在战略眼光上,张伯伦比丘吉尔强十倍!
ps:关注微信公众号( limaoxs666 )获取最新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