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贪婪本无错(1 / 2)
站在城楼之上,看着那辆接老人的牛车缓缓离开,看着那些被堆成小山放在原地一丝未动的赏赐之物,赵祯知道大宋站起来了,华夏也开始变得不同了。
这也意味着人身上的骨头更加坚固,更加强韧,三才在边上给赵祯披上了一件银狐皮的裘衣:“官家,吐蕃使者和天竺的皇帝都到了,在章台殿等候召见。”
赵祯点了点头:“来的倒是挺快,神都城恐怕没有游遍吧?”
三才捂嘴笑道:“官家您是没瞧见这两个人游神都的模样,简直是乡下的土包子,什么都没见过似得,便是花楼街上的清倌人都能让他们直了眼睛............”
“你说你一个太监怎么对这种事情感兴趣大为感兴趣?!这两人看似在随鸿胪寺的官员游玩,但实际上怕是在思考如何面对朕,希望从朕这里一些东西。”
三才笑道:“定然是要从官家这里得到太平,他们已经吃不住劲了,天竺皇帝自然是来献俘太庙的,吐蕃的使者必定是来求和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部族被角厮罗吞并。”
赵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求和?朕这里可没有和平,中原和吐蕃自古便是水火不能相容,唐时便是如此,何况朕之今宋?中原和吐蕃必有一战,但眼下角厮罗为棋子冲杀吐蕃,打算一统高原,朕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但同样也不会给别人机会。”
赵祯说完便向城墙上的阶梯走去,刚刚的老人对他触动太大,也使得赵祯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无论大宋存在与否,这些规矩必须延续下去。
宋承唐制乃是因为唐朝的制度在大体上是成熟的,最符合中原王朝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虽有改动但也是为了适应国情。
赵祯所希望的也就是如此,宋承唐制,那后人是否会承袭宋制?只要大宋的制度优越,那就没有不沿袭的道理。
即便是做出改变,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这对整个汉家文明都有好处。
走了几步赵祯便回头看了看宏大的城池,转身对三才道:“命人于此处立下铁碑,大宋皇帝不可迁都,不可弃城,不可降敌,若有违背,群臣谏之!百姓弃之!国法废之!”
这句话让三才颤抖的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太重了,官家把话说的太重,太绝了,这样的铁碑谁人敢立?!
见他还没有任何动作,赵祯大怒:“朕之言来我赵家之骨,若无此勇气,便是百代江山也如齑粉!若有人因此上谏,悉数把名单报来!”
皇帝动了真火,四周的侍卫虽然也觉得这话激荡,但却也是长跪不起,谁也不敢领命,最重要的是,朝臣们还不知道,若是谁把这事情办了,朝臣们追究起来,谁人能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三才一边嚎一边抱着赵祯的大腿道:“官家,此言甚绝,还请官家三思!!”
赵祯摆了摆手:“罢了,若是你不敢,便由朕亲自来,把朕的话传出去,终究是要让朝臣知道的,瞒也瞒不住,不如让他们先知道,明日罢朝,你且把这句话传到。”
见皇帝暂时收回旨意,三才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奴婢遵旨!”
他比谁都清楚赵祯的话意味着什么,这是要把今后的皇帝都钉在神都城中,官家的话说的太重了,而且官家的名声也太过响亮。
以后的君王若是遇到万急之时也没有办法迁都离开,这是真的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