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2 / 2)
大宋商贾所能达到的地方,黑手的人便渗透到什么地方,在这个时代,情报要远比刀剑更加的重要,赵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要下一盘大棋,大到包涵了欧洲与阿拉伯,大到以色列人的复国等等这些都需要准确详实的情报。
区区一个党项,赵祯根本就每把当作是大宋的威胁,或者说它已经构不成威胁了,朝中的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党项人的弱点,比如范仲淹这个路政院的院正。
虽是任职路政院,但范仲淹的军事,政治才能却异常出众,在众多奏疏中脱颖而出,即便是赵祯想不注意都难,最少他的在军事上的理论学非常出色,而且因为修路的关系,他还特意前往西北之地考察过。
对待党项他提出了广建堡寨,公路纵横,互为犄角,缓缓图之这四词方针,赵祯看了并非惊为天人,而是暗自感叹历史的车轮和惯性,没想到在自己改变历史的状况下,范仲淹依然把自己的才学发挥了出来,提出了蚕食西夏的理论。
的确,按照历史发展,如若当初的大宋拥有更多的时间,西夏必定灭国无疑,北宋对付不了西夏的原因便是后勤不便,无法扩大胜利成果,但老范先生立足西北之后便提出了堡寨抵挡西夏的政策,如若能实行二十年左右,西夏灭国无疑,并且还能为北宋获得广袤的产马地和塞上江南。
赵祯抽出范仲淹的奏疏,这是大宋在明面上的手段,不光要在西北之地广建堡寨,蚕食党项人的领土,赵祯还要推进,并加快这个过程,如今的大宋有用公路,拥有水泥,只要再加上水泥浇筑技术,一座堡寨便会在西北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通过将近十年的发展,水泥用于建筑尤其是军事建筑上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对与普通的民房,在城墙,堡寨上水泥的建造水平一点也不差,方便实惠的水泥,与大宋军民的古老智慧相结合,碰撞出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火花。
赵祯在西夏的地图上放下范仲淹的奏疏,而此时三才则在门口传禀道:“启奏官家,三司使丁谓到。”
赵祯头也不抬的说道:“宣他进来!”
对于赵祯的手段和智慧丁谓是由衷的佩服,现在还要加上勇气,北伐一战得到的胜利果实是大宋历代帝王的总和,单单是收复燕云便是不世之功,这样的帝王让丁谓庆幸,辛亏当时自己没又选错。
“老臣丁谓参见陛下!”
在丁谓还没拜下之前,赵祯便伸手拉住了他的胳膊:“你年岁也大了,以后不用行拜礼,以躬代拜吧!”这对丁谓这样的老臣来说是相当高的礼遇。
一旁的蔡伯俙嫉妒的眼睛都要喷火,他跟随官家北伐三年也没见又这样的殊荣,而一旁的三才则是嗤笑道:“你要是如丁相公这般为国财计周全,稳妥不差毫厘,也同他一样年岁高了,官家自然也给你如此礼遇。”
蔡伯俙默默无语,他这位老师的功劳有目共睹,没人不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