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自己家的田地(1 / 2)
包拯迎来了包山夫妇。刚来的还有包拯幼年时的朋友李正和包武。
李正见到包拯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包拯给他们个官做。
在百姓的眼中只要是在衙门中干活的都可以称为官,倒不见得非是按朝庭的编制有品级的才算做官。
但这个要求包拯也不能满足。倒不是包拯不可以在衙门中谋个差事,而是包拯觉得这二位的人生应该比在衙门中混日子更加精彩。
“你们两个不要总想着当官,我现在也只是个小知县,给不了你们官,不过你们来的正好,我有许多事要你们去做,不会让你们闲着的。”包拯见二人来投奔非常高兴,说什么也要将他们先留住,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有事情做就好。”李正和包武齐声说道。他二人倒不是真的想做什么官,知县在他们眼中已是一方的土皇帝了,能在知县手下做事当不当官无所谓。
包拯将包山夫妇和李正包武等人带到事先准备好的宅院居住,有了从小养育自己的哥嫂在身边包拯在天长县有了家的感觉。这可比以前只和包兴四目相对强多了。
包山刚一住下就让包拯带着他去看在天长书院边上的田地。
在中国人心目中,只有土地房产才是真正的产业,在一个地方有了田地有了房屋才算扎下根来了。
包山认为三弟在天长县当着官,又有了这么多田地,应该算是立业了,至于成家也是早晚的事,包拯已将李家父女都接到天长县,只差举行结婚仪式了。
包拯倒没想那么多。现在他关心的是要怎么将这块地经营好,然后利用示范效应让更多的百姓认可他的耕种和施肥方法,逐渐推广更为科学的种田方式让大宋的粮食增产百姓增收,也算是包拯对上天让他重生的回报。
包拯带着包山在田地中走了一圈,包山对一切看的很仔细,将地势的高低,沟渠的走向,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都一一记在心里。
“我想在这块地里根据地势的不同分别种植棉花和水稻。靠近水源的地方种水稻,地势高的地方种棉花。”包拯向包山说着自己的想法。大宋皇帝引进高产的稻种确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幅度的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也是大宋得以繁荣的原因之一。包拯决定将这好事做得更大,通过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施用土化肥进一步提高产量,有了更多的粮食,大宋将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至于棉花在后世也是做为战略物资存在的,古人也讲究吃穿住行,穿是排在人活在世上第二位的重要事情。可现在的大宋子民大多数还穿着麻布衣服,只有富贵之人才有丝绸衣服穿用。
现在的大宋棉花已用人种植,但还不普及,许多时候还是做为观赏植物来养,因此才会在棉的后边加个花字。包拯知道这种作物的重要性,不但要大力推广种植,而且还要研究棉花收获后的各种加工技术。
“这片土地不错,土壤肥沃又临近水源,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不过要经营起来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光靠咱们家这些人是不行的,另外还得购买许多农具,才能将这块地经营好。”包山以一个农民的眼光看着土地,想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