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零章 虚与委蛇(2 / 2)
结果,这个消息很快就泄露出去了,又搞得满朝大哗。
崇祯皇帝为了平息事态,只好表态自己没有与丑虏议和的意思,然后将走漏了消息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斩首了事。
有鉴于明末的这个历史状况,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即便是假议和,也不敢公之于众,因为对于辽东的建虏,满朝文武皆主战,所以谈判议和的空间几乎不存在。
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从天启皇帝到崇祯皇帝,二十多年间,宁肯两线乃至三线作战,也没有正式与后金遣使议和的原因。
既然知道这个情况,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然不能让颇有一些政治洁癖的文官们去操作这个事情,而是只能让身边的内臣去做,而且还不能让太显眼的人去做。
比如说,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也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是在皇帝在京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却离京办事,那绝对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会很快引来朝臣的关注。
一旦引起朝臣的关注,那么这个事情立刻就搞不下去了。
这么一来,新提拔的司礼监随堂太监郑之惠,就是一个合适的角色了。
他是王承恩的亲信,那么自然也就成为了皇帝信得过的人,有些心腹话就可以向他交代了。
同时,他又是一个随堂太监而已,带着皇帝的中旨,押解粮饷前往辽东重镇,也算合情合理的事情,自然不会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七月初一的建极殿朔日朝会之后,照例就是内阁阁臣带着六部有关人员参加的文华殿御前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崇祯皇帝就像没事儿一样,与内阁首辅李国鐠等人议定了夏税征收、经世银行筹办进展,以及近卫军第二镇营院、饷械筹备等朝政要务,然后顺势提出了解送第三季度九边粮饷的事情。
因为崇祯皇帝还是决定这一次的九边军饷,累计叁佰万银元,还是会从内帑之中拨付,所以参加文华殿御前会议的两位阁臣和户部、工部两位尚书,当然都没有意见。
就这样,七月二日,司礼监随堂太监郑之惠带着崇祯皇帝的密旨离京而去,到通州,与户部仓场总督毕懋良交接了转送辽东镇的钱粮物资,然后东出山海关而去。
崇祯皇帝在跟他面谈的时候,嘱咐他交卸了钱粮之后,亲往锦州城坐镇,与奴酋黄台吉谈判划界订约的事情,谈成谈不成不要紧,谈判的时间拖得越长越好。
但是谈判议和不等于不备战,也不等于不打仗,锦州城的军队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至于黄台吉去不去帝号什么的,随他的便,反正将来要消灭他,他现在愿意自称昊天上帝都由他。
至于黄台吉提出的条件,比如治罪毛文龙、刘兴祚什么的,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谈。
但是要谈这个问题,大明也有条件,那就是先让黄台吉送还李永芳、孙得功、鲍承先等明军降将叛将再说。
至于划界的问题,蒙古的问题,朝鲜的问题,都可以谈,而且崇祯皇帝也都一一给郑之惠说明了底线。
七月初五上午,出了山海关后,郑之惠带着随行护卫的前军人马,撇下了行动迟缓的运送粮饷的队伍,快速北上宁远。
傍晚到了宁远城,与鹿善继见面之后,单独向鹿善继、满桂、陈仁锡、孙钤四人,传达了崇祯皇帝要求辽东镇一边假装议和一边加紧备战的旨意。
七月初六,郑之惠率领随行护卫的前军人马,在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千户孙钤,以及何可纲麾下中军都司佥书石柱国的陪同下,抵达了锦州。
第二日中午,郑之惠即派人秘密赶赴已被建虏进驻的大凌河城外,投书答话,开始了崇祯皇帝将计就计与后金国假装议和的进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