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开战(1 / 1)
八六八年七月十日,山寨中的村民百二十来人全数被接到肯尼莫城中安置下来。戴安娜听哥哥索里克说要去肯尼莫城堡居住时,既激动,又忐忑,她从来没有去过城市,也没有看过城市,所以她很高兴,很开心,进城是她这种从小生活在道琴嘉这种穷苦人民所不敢想象的,但是,她知道,如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个曾近闯进道琴嘉的那个男人带来的,自己的处境越好,也就意味着那个曾经自己在意的那个少年的地位将越加高不可攀,这使得戴安娜十分害怕。她不想再也看不见他,她想要每天都陪着,即使只是看着,那她也很满足了。从远处看到肯尼莫城堡的轮廓出现在眼前时,戴安娜的内心就一直在挣扎着,呆呆望着眼前这座越来越高大的城堡,却也好像是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渺小。进城那一刻,戴安娜突然被眼前的热闹景象吸引,街道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各种各样的小玩意都有,戴安娜从来没有看过这些东西,立马迈着小步伐在街道上跑来跑去,又蹦又跳,索里克想阻止都阻止不了,只好无奈地跟在戴安娜身后。
当所有道琴嘉被安置在城中一居民区时,戴安娜及其父母被索里克安排在领主大厅的高堡中同卡特一同居住。据说这是卡特的意思,因为高堡实在是太大了,只有卡特及其亲卫居住的话太浪费了。当戴安娜听说要进入高堡中和卡特居住时高兴地几乎快要跳起来了,她从来没有去过领主的住所里看过,更不要说是去这么高档的地方居住,而且,一旦在高堡里居住的话,他就每天都可以和卡特见面了,这让这个充满童真,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十分高兴,充满满足感...
自从占领肯尼莫城堡后,虽然弗里斯王国,维拉斯印吉叛军与肯尼莫叛军之间都没有再次发生冲突,三方都保持着一种默契,各自为政。卡特也命令班达克和索里克加紧训练士兵。因为大战之后,肯尼莫附近的匪寇及逃兵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所以正好被班达克当做练兵的靶子...
七月二十日,斯温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忍不住,不顾手下劝阻,在维拉斯印吉登基称王,改国号斯特,定都维拉斯印吉。从此,斯特王国对外宣称称斯温是正统君王,不是弗里斯王国口中的什么叛军!当弗里斯王国女王伊拉斯.雅尔听到斯温称王的消息时,勃然大怒,扬言要击杀此反贼,却迟迟没有发兵。事后,索里克也一直怂恿卡特登基称王,但是卡特每一次都直接拒绝,卡特知道,自古征战半途登基称帝者,无一有好下场...
八月一日,肯尼莫城堡自从卡特规划建造了一些酒馆等设施后,慢慢的,来肯尼莫贸易的外国船只越来越多,肯尼莫也经过这一个月的发展,经济得到快速提升,有望向中等港口城市冲刺,税收也提升到了近三千五百第纳尔。当然,肯尼莫的发展迅速是相对而言的,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本来落后,各大城市的生产力也普遍不高,只要稍加用心经营,一般小城市在占据有利地势的情况下都能快速崛起,而肯尼莫是其他国外商船前往杜里斯特港口途中的必经之地,只要有设施,必然能快速发展起来,而维拉斯印吉这个偏远地带就没那么好运了。终于,斯特王国由于内部经济发展不协调,军队数量严重超载,王国经济负担不起,税收极高,国内人民怨声载道,时不时就会到领主大厅前闹事,使得斯温极为头疼。为了解决这种内部矛盾,斯温决定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八月三日,斯特王国对肯尼莫叛军宣战。整个东大陆南部(即原弗里斯王国领土)都在关注着这一动向。当弗里斯女王听到这一消息时,也是拍案叫好。
肯尼莫城堡中,索里克,班达克两人匆匆来打卡特的房间,索里克抢道:“大哥,怎么办?维拉斯印吉叛军斯温向我们宣战了,他肯定是看到我们兵少好欺负,一旦如此的话,现在这种稳定局势将会被打破,那么最后得利的肯定是弗里斯女王。您说怎么办?大哥!”卡特想了想,最后转向班达克,问道:“班达克将军,你有什么想法?”班达克也是很开心,因为即使是侯多夫.雅尔也从来没有称自己为将军,当即高兴地道:“我认为,现在不疑轻易出击,不然最后的赢家肯定是弗里斯王国。所以,我们现在最好是将弗里斯王国也卷入这场战争中来。”卡特点点头:“说说看。”班达克为卡特能迅速理解自己而感到欣慰:“末将以为,斯温的军队没有战船,而我们有之前丹麦海盗处缴获的五艘中型战船,只要将斯特军堵在肯北桥,再派兵暗中乘船袭击敌军身后弗里斯王国的肯尼模特村庄,到时候弗里斯王国以为斯特军同时对两方宣战,那么斯特军必将大败而归。那时斯温元气大伤,士气低落,用计谋夺取维拉斯印吉城堡也不是不可能。”当班达克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时,卡特也是眼睛一亮,想不到班达克不仅勇猛,忠诚,而且也是才略惊人,真是一名不得多的人才,大声喊道:“好,好,好,既然如此,谁愿意带兵前往敌后方劫掠肯尼模特村庄?”话音刚落,索里克和班达克同时抢声喊道:“我(末将)愿意前往!”听到两人同时喊道,卡特也是很欣慰,道:“既然计策是班达克想出的,那就由班达克带兵前往吧。”索里克虽然也想抢得这个大好机会立功,但毕竟计策是班达克想出的,也不得不接受卡特的决定。
维持将近一个月的稳定局面就此被打破了,三国混战的局面就此拉开序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