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振武营(2 / 2)
有明耀允带头,仇素唐和吕中凯也说出了真实情况,他们都在看着苏伯东的反应。
苏伯东说道:“你们所说的情况,本官大概也有所了解,既然我坐上了京营总督这个位置,就一定会打造出一支精兵,打造一支比关宁铁骑和八旗铁骑还要精锐的军队。”
明耀允说道:“总督大人,京营的情况,方才你也看到了,要打造出一支劲旅,难啊。”
苏伯东说道:“本官自有办法,现在京营有两池河营和神机营两个营,本官打算新设一个营,名叫振武营,军士军饷是每2两银子,并且会全部足额发放到每个士兵手中。兵器铠甲将会是一流。军饷是很高,但是要求也很严格,身体素质、军纪、训练、作战能力只要有一项不过关就不能收。如果你们和属下的兵士想到新设的振武营,本官可以把你们调过去,但首先要接受相关的考核。”
三人都精神一振,齐说愿到振武营。
这是苏伯东想到的方法。京营旧的系统弊病重重,积重难返,要是短时间内对京营进行大规模清洗,势必会引起大震荡,清洗旧的系统倒不如另起炉灶。新设的振武营一切都是新的,可以按照苏伯东的设想来组建。如果朝廷不愿发那么多军饷,就由自己掏钱补足。至于原本的池河营和神机营,逐渐将之闲置起来,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是由朝廷发军饷,苏伯东一分钱也不会用在他们身上。
苏伯东新组建振武营的方案,在马士英的帮助下,很快在内阁获得通过,皇帝盖上玉玺后正式成立。
这个振武营兵士员额为五万人,这是苏伯东可以争取到的最大上限,要是人数再多就不正常了。招募士兵和操练全部由苏伯东负责,苏伯东要组建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普通的士兵最优先考虑的就是种植杂交水稻的自耕农、佃户,他们家里就是靠苏伯东提供的种子吃饭的,可以保证基本的忠诚度。
从6月1日开始,征兵告示贴满了南直隶、折江地区的各个城池、县城。由于军饷很高,并且保证全额发放,老百姓十分踊跃,各处征兵点都聚集了很多报名的年轻男子。各处负责征兵工作的兵士,原本是苏伯东的家丁,组建振武营的方案通过后,苏伯东马上把800名家丁调派到振武营,给予这些人军籍,负责前期的征兵、后期的兵士训练。而家丁中剩下的两百多人,则负责新招募的家丁的训练。
苏伯东原本的家丁,就是按照精兵的要求来训练、考核,成立一年多,这些家丁大体上达到了精兵的要求。由于有一千多名家丁作为基础,以老带新,振武营的组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征兵报名处,有负责进行登记的人员,登记过后,有负责初级考核的人员。几天以后,再统一对通过初级考核的人,进行全面考核,包括体能、列队、身体素质、视力、军纪、忠诚度等,考核通过后才能成为振武营兵士的一员。
6月2日,在苏伯东的监督下,明耀允、仇素唐、吕中凯带着自己原本的部下,来到校场进行考核。这些士兵在好的军官带领下,原本就是合格的士兵,他们没有达到精兵的要求,主要是训练不是很足,训练方法还有待提高,军饷也不足,兵器铠甲也没有更新。振武营每月军饷是二两银子,是他们原本可以的军饷的五六倍,每个士兵都十分积极,最后全面考核下来,有93%的人达到了要求,共有近两千人加入到振武营。
明朝时期人口的顶峰是万历时期,有一亿多人。明朝末期,北方地区由于战火、饥饿、灾荒,人口大幅度减少,但江南地区的百姓尚可温饱。南直隶管辖相当于现代的江蘇、胺徽两省,经济繁荣,赋税居明朝全国之冠。按照崇祯初期的统计,南直隶总人口约三千万,约占明朝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8%。加上折江省,总人口为四千多万。另外还有为躲避北方战火逃离到江南的人,江南地区人口总量就更加多。在离南京不远江南地区,先后有两百万17-28岁适龄男子报名应征,能够通过最后考核的有四十万,但这次只招募5万人,于是采取根据考核成绩择优录取的原则。很多被淘汰的人只得失望而归。
6月15日,征兵工作结束,五万名通过考核的兵士,全部聚集在南京城外,队列整齐划一,苏伯东就站在高台上。
苏伯东朗声说道:“各位弟兄们,你们可知道,自己应征入伍,是属于大明京营的哪个营?”
“振武营。”下面的士兵整齐划一地高喊。
“振武营的口号是什么?”
“我们是天下第一精兵。”
“好,在场的弟兄们都经过了考核,但还不是正式的军人,只能算是新兵,接下来要经历为期两个半月严格的新兵训练,训练合格后才能算是正式的军人。既然振武营是新组建,自然跟大明其它军队有所不同,以后每个月的军饷发放,不再由上级军官发放给你,而是由专门的军饷发放部门,把你们集中在一起,统一发放到每人手中,你们领到军饷后要签字画押,不懂写字的画押就行了。这样,就没有人能克扣你们的军饷了,大家说好不好。”
“好。”全部人都整齐划一地高喊。
明耀允、仇素唐、吕中凯三人都精神一振,苏伯东跟他们说过,要让每个士兵的军饷都足额发放。现在听他说是用这个方法来发放军饷,军饷不经军官手中,直接发放到每一个士兵,杜绝了上级军官克扣军饷的可能性,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