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五十二章 吕氏春秋(1 / 2)

加入书签

嬴政想要亲政,必须进行成人礼,也就是冠礼。只有冠礼以后,才能赋予天赋人权,受神明保佑,行使君王的权力。现在称呼秦王,只是名义上的,这样的君王根本没有多少权力,也左右不了朝局。

挡在冠礼路上的人,只剩下吕不韦,因为他是托孤之臣,代表的是先王。一声仲父,不是叫做玩的,而是要以长辈之礼对待,监督着嬴政一路成长。

帝王之家的孩子与普通贵族的子嗣不同,那些孩子到了年纪,直接就可以在长辈面前行冠礼。而嬴政的冠礼,将受到整个秦国人的目光,年纪到了还不够,必须要能行使自己的权力,可嬴政做好准备了吗?

没有,连嬴政自己都觉得时机未到,特别是华阳夫人与他几番深谈,权力摆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懂得使用,有什么资格亲政?现在嬴政要学的,不是获得再多的权力,而是先要学会使用手里的权力。

吕不韦言道:“大王还不能亲政,不能进行冠礼,因为这是先王的意思。”

“先王临终之前,曾经嘱咐过我,他是这么说的。‘政儿从民间回来,身上带着浓厚的草莽气息,政治斗争欠缺,过早的冠礼,对他有弊无利。君王行事,必须将手上掌握的权力行使出来,这点他不懂,你要时刻督促,只要一天不学会使用权力,就不能让他亲政,免得君权旁落。’”

“大王亲政,代表的是成为真正的君王,整个秦国就只能听大王一个声音。先王私下里跟我常谈,秦国君王交替太过频繁,后面的几位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弄的君王之言,被各种声音左右。”

“如果大王想要亲政,就必须考虑好这些事情,你做好准备了吗?在座的各位都是大王信任的人,你们请告诉吕某,大王冠礼以后说出来的话,发出的命令,有多少人会听?昌平君、华阳宫、甘泉宫、北宫老太后……这些人说的话如果与大王的意见不同,同僚们会听哪个?”

尉缭不语了,别说他们,就是面前的吕不韦,在朝上说的话,就比嬴政好使。这就是客观事实,不是吕不韦不同意,而是嬴政真的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想想嬴子楚在的时候,君王发出的命令,必须事事禀告华阳夫人,太后点头,命令才能下达。长久下来,嬴子楚也变得软弱无能,凡事都教导嬴政一个‘忍’字。

嬴子楚就是想要告诉嬴政,他可以忍,但是你不能忍。成为君王的人,如果还要忍耐,那么这个坐的还有什么意思?只是嬴子楚还需要华阳宫的支持,也要为嬴政打好基础,不忍是不行的。

与吕不韦患难贫贱,两人有众多的共同语言,也只有吕不韦懂他的坚忍之心。吕不韦也没有让他失望,主动站出来与华阳夫人唱对台戏,才能让那些文武大臣信服。

可现在的情势,在吕不韦看来,嬴政比嬴子楚差远了。能够左右嬴政的人,比嬴子楚多了好几个,过早的亲政,将会站在风口浪尖,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人拉下马。

嬴政也明白这个道理,那几位太后虽然都是自己的亲人,但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她们只会听晨曦的,不会听他的。对于晨曦,嬴政还是不太懂这个女人的性格,新婚之夜闹的极其不爽,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带着北宫人去了终南山,以后的事情提都没提。

嬴政叹道:“仲父说的很对,暂时我不适合亲政。不要说几位太后,今天朝上被昌平君和商公逼迫,大臣们都听他们的。所以过早地亲政,君威无法竖立,也没有几个人会听我的。”

“你觉得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你觉得可以冠礼?”

吕不韦沉思片刻,言道:“其实大王手上已经有不少的势力,必须将这里权力发挥出来,你现在的情况,就是有权力不懂得使用。只要将这些权力表现的让所有人都能看见,那些同僚自然归心,君权自然可以收回。”

“内史腾做了咸阳太守,大王要让他听你的话,将城卫府听你之命,尽量减少华阳宫的影响力。只要大王肯做,调换一批城卫府的将领,让华阳宫插手不了,就可以稳定君位。”

“嬴成去了戍卫军,他是大王的嫡系,可以影响到昌平君的兵权。听说在秦氏牧场的嫡系部队,也要尽快将禁卫军建立起来,那些都属于大王的亲信部队,一直没有官职,名不正言不顺,别人会怎么看你?”

“君王玉玺,必须收回。玉玺在赵姬太后手上,除了大王,没人敢去甘泉宫索要。虽然太后抓牢玉玺不放,让其他皇族子弟不敢觊觎秦王之位,但是玉玺一直不在咸阳,政令就不能快速地执行。这一点,没有人能帮你,只能靠你自己去想办法。”

“侍剑女的职能不能再隐瞒了,秦剑里藏有白起老将军的信物,这就是一种权力,而且是最能直接体现出来的兵权。只要大秦将领们都知道这件事,就算来十个昌平君也没用,将领们只会听大王和侍剑女的命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