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君有意乎(一)(1 / 2)
“微臣觉得,德国方面可能更需要的是外交的支持,他们对于我们的实际支持,大约是不抱希望的。”
外交上的口头支持,一般来说,就是公告,或者是新闻稿,这样的方式似乎在普通人看来,根本就是毫无用处,难道你是诸葛亮,可以舌战群儒,嘴炮打天下?当然只有赤裸裸的军事力量拿出去,用军队来震慑,才是显然的支持。
其实这种想法不一定错误,但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一定是片面的想法,若是这么简单,那么中国只要在英国没有直接派遣军队或者军舰进入中国南海之前,是不是不用顾忌任何英国方面的抗议和申明了?
如果国与国之间的事务如此的简单,那就根本不需要外交部的存在了,大家伙只要把军队和军舰列出来,大家伙比一比,谁强就胜出,谁弱就谁滚蛋。
但是显然不是如此的,外交的事务就是为了在避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将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并且用胜过武力的方式来解决许多花费武力会十分艰难的问题,比如斡旋,调停,公告,申明等种种不是武力的方式,一个国家的立场展露出来,别的国家就要权衡,是否和这个国家的立场一起有利还是反对他更为能国家谋求利益,不仅仅是一个宣告,更是证明了一整个国家都站在了一个地方,如果要和德国站在一起,那么亚洲的巨大实力可以帮助德国在国际社会上占据更多的优势。
有句话叫做得道多助,这不是一句虚伪并且毫无用处的话语,英国人为何在国际事务上牛气冲天,很大的原因就是可以随时召集到一大群的小弟来搞人多的优势,他在欧洲搞的均势战略,那么和各国之间,都会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那自然,不在牵扯到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效忠于英国是很正常的事情,就不要说英国了,就说法国,在中法战争期间拉拢了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几个国家来反对中国在越南的军事行为,总理衙门都觉得有些呼吸困难的感觉,这只是呼吸困难,但是后面的英国宣布支持法兰西的情况发生下,对于越南战争的立场没有动摇,但是中国的确已经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思考,是不是为了越南值得去反对英国。
这就是外交的策略,所以有时候,一个国家宁愿给暗地里的支援,比如给钱给枪,也不可能在官方场合宣布支持,如果实在难以理解那就参见石达开的孟加拉国好了,慈禧太后命云贵总督送了多少枪支弹药出去,但是明面上,还是坚持的对火冒三丈的英国印度总督宣告:“我们对于在孟加拉的叛军表示愤慨并谴责,并且愿意和印度方面一起联合打击这些叛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