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会议前夕(一)给第一粉丝!(2 / 2)
俾斯麦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孤立法国,把奥匈帝国、俄罗斯甚至英国拉到自己这边来。普法战争使欧洲大陆自1815年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俾斯麦处心积虑要建立的欧洲新秩序。在俾斯麦看来,具有强烈复仇心理的法国是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威胁。因此,为了保住普法战争的成果,就必须联合俄国和奥匈帝国,孤立法国。历史上俾斯麦进行了一番努力,在外交上纵横捭阖,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柏林为核心的结盟体系,即俄、德、奥“三皇同盟”体系。比较而言,这三国是当时欧洲最保守、最****的国家,三国的皇权都很强大,这三国走到一起,共同维护欧洲的君主制度,在别人看来也很正常。不过现在加上了一个中国,踢开了俄罗斯,这样的话,如果继续称之为“三皇同盟”,也不算错。
德意志帝国的新主人威廉二世,跟他的祖父和父亲相比,差别很大。在威廉二世看来,自己肩负着拯救德意志民族、扩大德意志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使命。威廉二世这样的想法,自然就跟宰相俾斯麦产生了矛盾。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看来,殖民地没有用。可是,威廉二世却不像俾斯麦这么想,他抱怨老宰相“对于欧洲大陆政治的相互作用太关心,而对于殖民地、对于海军、对于英国,却没有足够的注意”。他提出了向全世界扩张的新的“世界政策”,并要发展强大的海军。
这样的矛盾日积月累,必然就会引发纠纷,威廉二世无法忍受一个位高权重的老臣功臣对自己指手画脚,而俾斯麦也不能和这位雄心勃勃并且心高气盛的君主搭档,推延召开的柏林会议成为了彻底宣告德国要正式参与世界殖民地争夺的一个象征性极强的会议,那么俾斯麦的不满,和威廉二世的傲慢冲突,必然就是不可避免的。
“德国首相若不被皇帝看好,那曾继泽先拜见俾斯麦,德国皇帝岂不是不悦?”皇帝问道。
“不会,”郭嵩焘说道,“外国人形式上最重视制度,如今俾斯麦还是宰相,德意志帝国政府的首脑,我们的大臣通过德国外交部去拜见宰相,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再者,皇太后昔日访德,对威廉二世颇为厚待,这么多年下来,两国皇室之间的关系一直较为热络,今日先会见俾斯麦,这是外交程序上的例行方式,过几日再求见德皇,送上皇太后私人的礼物,这就是万无一失了。”
皇帝钦佩的看着皇太后,“亲爸爸昔日西行,许多人说是劳民伤财,只是游乐而已,于国事无助,如今看来,的确是谬论了。”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德国和我们很像,都是新兴的大国,若是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同命相怜嘛,他们的处境比咱们困难多了,周围群狼环伺,我昔日欧洲之行,自然,也是去瞧一瞧他国的风景,另外最要紧的就是联络欧洲各国,西方人对着我们如今还有许多的猜忌和偏见,这些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这样几番交流下来,打消他们一些顾虑,有助于大清的外交和贸易。”
今天依然是十章。
企鹅群号:三七三零一七八四六。
↑返回顶部↑